發刊詞
大家好,我是泰勒·本·沙哈爾,我是幸福研究領域的一名老師,同時我也是這個領域的一名學習者。我開設這門幸福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你們變得更幸福,同時也能讓你們進一步幫助身邊的人獲得幸福。幸福感為什么如此重要呢?首先,感受幸福,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加有意義、更加充實的人生。不僅如此,我們還希望我們愛的人也都能更加幸福。
但是,幸福除了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樂之外,幸福還能夠讓我們獲得成功。要知道,我們常常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成功能夠帶來幸福。我們總認為,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獲得了晉升,或者我們達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那么我們就會更加幸福。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卻有點片面了。成功確實能夠為我們帶來幸福,但是這樣的幸福感是短暫的,當我們經歷過了成功至高點的快樂,我們很快便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所以成功,并不能使得我們獲得幸福。
但是,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成功和幸福之間毫無關聯呢?并不是這樣的,事實上,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但是并不是成功能使我們收獲幸福,恰恰相反,而是幸福能夠使我們收獲成功。如果你能夠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就算只提高了一點,你也能夠因此獲得更強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你還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你會更加投入、更加高效,從而在整體上更加成功。
我開設這節幸福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你們的幸福感。我希望你們能夠更加幸福,從而擁有更充實、更有成就感、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樣,不管是在家庭中、在人際關系處理中還是在工作中,你都可能變得更加成功。
在這門幸福課中,我會帶你們了解幸福研究領域的最新發現。除了了解理論研究之外,我還會帶你們認識真正實用的方法、技巧,以及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進行的活動,來幫助你們變得更加高效、更有創造力、更加成功,并最終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
英文原聲版請長按/掃描上方圖片,識別二維碼獲取!
限時6折優惠
原價99元
現價59.4元
為什么我們的幸福感總是那么短暫?
大家好,歡迎和我一起開始這門課程,也開始我們的幸福之旅。我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你可以獲得一整套完整的關于幸福的知識、工具和技巧。他們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加快樂、健康,甚至是更加成功的人生。我也希望,這門關于幸福的課程可以激發你在專業領域和個人領域的潛能,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你的家庭生活里。
可能你會問了,我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程呢?為什么我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聽課,參與討論,做各種練習呢?答案很簡單,這門課程和這些練習可以從整體上提升你的幸福感。這門課程的每一部分,包括每一個觀點,每一個工具,都是經過我精心挑選和嚴格檢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你的幸福感。
但是,僅僅只有這個簡單的答案可能還不夠,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提高幸福感?我們為什么要追求幸福呢?
能讓我們去追求幸福、獲得更多幸福的一個理由是,感受到幸福的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不斷地尋找幸福、尋求快樂、避免痛苦,這本身就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兩千多年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幸福,就是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人類存在的全部目的和終極的歸宿。另一個離我們更近些的例子是海倫·凱勒,她一生都生活在徹底的黑暗和寂靜之中,盡管如此,她依然能夠實現一種完整而充實的生活,她說:“我非常看重幸福。它是一種信條、一種哲學和一個目標。”
但是,即使人類的天性就有追求幸福的本能,這還不足以證明我們就應該不斷地去追求幸福。萬一,就像很多人認為的,追求幸福的過程會傷害到我們自己或別人呢?但幸運的是,事實并非如此。事實證明,獲得幸福感除了能讓我們自己感到身心愉悅之外,它還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獲得全方位的成功,對我們的健康也非常有好處。除此之外,當我們在追求個人幸福感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可能幫助別人也獲得幸福。
現在,讓我們先來聊聊成功和幸福之間的關系。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成功會帶來幸福。他們視成功為因,視幸福為果。換句話說,他們認為,我們只有在實現我們的目標或取得成功后,才會變得幸福。
但是,我必須告訴大家,大多數人都錯了,而且不只是錯了一星半點,是大錯特錯。有大量研究表明,實現目標和取得成功并不會讓我們感到長久的滿足。我想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曾經對這樣一批大學教授進行了研究。他們都即將收到大學的通知,告訴他們是否會獲得學校的終身教職。獲得終身教職的教授會被終身雇傭并享受工作的福利,而沒有獲得終身教職的教授則可能會被解雇而不得不去尋找別的工作。對于大多數大學教師來說,獲得終身教職是他們很重要的人生目標,也是他們成功的明顯標志。
所以,大多數教授都相信,獲得終身教職,可以為他們帶來長久的幸福。而如果他們得不到終身教職,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感到倍受打擊。然而,事實證明,那些獲得了終身教職的教授,盡管一開始會感到欣喜若狂,但這種幸福感并不持久。幾個月之后,他們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了,他們的幸福水平,又恢復到了獲得終身教職之前的樣子。同樣的,那些沒有獲得終身教職的教授一開始會非常非常不高興,但是他們的失望也只是持續很短的時間,很快,他們的幸福水平也變得和收到這個壞消息之前一樣了。其他研究也表明,即使有的人中了彩票,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這也只會給他們帶來短暫的興奮。在他們中獎后不久,中獎者們就會恢復到和發財前一樣的幸福水平了。
當我在哈佛大學教授積極心理學課程的時候,我自己進行過一項隨堂調研。我問學生們,4月2日那天,當他們收到哈佛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時,他們有多高興?大多數學生說,他們感到極度興奮、欣喜若狂。而且,他們還堅信,他們從此將會在幸福中度過余生,因為進入哈佛大學是他們成功的標志,他們實現了大多數同齡人都非常想實現的目標。然而,這些學生都預測錯了。在進入哈佛大學后,他們并沒有變得比實現夢想之前更快樂。
但是,盡管現有研究以及我們大多數人的個人經歷都清楚地表明,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錯誤的,成功并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但是,二者反過來的關系卻是成立的,幸福會影響成功。如果你變得更幸福了,你也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它徹底改變了成功和幸福之間的因果關系,也糾正了我們很多人的錯誤觀念。心理學家索尼婭·盧博米爾斯基等人的研究顯示,幸福的人通常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他們也會在學習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并且他們的精神和身體也會更健康。
除了對個人有益,那些更關注員工幸福的企業或組織,也會因此而受益。他們的員工往往擁有更高水平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更高的專注力以及更低的離職率。所以,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組織,提升幸福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幸福是有回報的!
很顯然,追求幸福對我們個人和組織都是有益的。但對其他人來說也是有益的嗎?有一種說法是“幸福是一種會傷害到他人的自私行為”,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而且是大錯特錯。諸如艾莉絲·埃森和芭芭拉·弗萊德里克森等學者都對此進行了研究,并且類似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這些研究表明,追求幸福會帶來雙贏局面。當我們的幸福感提升了之后,我們對他人的關注度,以及我們想要去幫助別人的意愿,也會隨之提升。然后,當我們幫助他人獲得幸福時,我們自己的幸福感也會進一步提升。
因此,在我們自己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之間,存在著一種良性的上升螺旋。我們越快樂,就越有可能幫助別人變得更快樂,而我們越是幫助別人變得更快樂,我們自己也就變得更快樂。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也許就解釋了追求幸福能為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越來越好。當我們提升了幸福水平,哪怕只是一點點,我們的人際關系也會得到改善——無論是戀人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同事之間,還是朋友之間。當我們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好時,我們也會變得更幸福。這再一次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上升螺旋。
現在,讓我們回到我們最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要追求幸福?答案是,幸福不僅有利于我們個人,還有利于我們所接觸的人,有利于我們所身處的企業或組織,最終有利于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然而,在我們踏上追求幸福的旅程之前,你還需要知道一件事情,這件事讓追求幸福這件事變得有些復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艾麗斯·莫斯等人做了一項研究,她們的研究表明,那些專注于追求幸福的人,或是那些認為獲得幸福對自己很重要的人,反而更有可能經歷孤獨、抑郁和不快樂。莫斯寫道:“想要快樂會讓你更不快樂……如果你明確地、有目的地專注于幸福,似乎反而你會變得更加不幸福”
所以,你看到情況的復雜性了嗎?一方面,人們都說,幸福在很多方面對我們自己和世界都有好處,所以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追求幸福,并從中獲益。但是另一方面,人們又說,我們不應該關注或重視幸福,因為這對我們和世界都沒有好處。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
我們難道應該告訴自己,我們不用重視幸福,但同時又要告訴自己,幸福對我們真的很重要?我們難道應該欺騙自己、假裝我們不想要幸福?我們獲得幸福難道要從偽裝自己開始嗎?為了獲得幸福,難道我們必須要進行自我欺騙嗎?
不,不是這樣的,這并不是正確的做法。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需要間接地追求幸福。
換句話說,要關注那些能夠為我們帶來幸福的事情,而非關注幸福本身。在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認為,只有那些一心想著其他目標而不是自己幸福的人,才會獲得幸福。但是,我們如果不關注自己的幸福,那我們應該關注什么呢?
當我們把東方和西方的思想貫通在一起,從哲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的著作中汲取他們的智慧,我們發現,有五種要素是我們間接追求幸福的首要條件。這五個要素是:精神幸福、身體幸福、智力幸福、關系幸福,以及情感幸福。這不是我或其他人通過什么神圣的啟示所獲得的絕對真理。這五個要素已經被科學證實,對獲得幸福非常有效和實用。
我們可以看到,這五個要素的英文首字母S-P-I-R-E加在一起,就構成了首字母縮寫詞“SPIRE”。“Spire”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最高點”或“頂峰”,就好像幸福是人類奮斗的最高點一樣。同時,“SPIRE”也意味著呼吸,意味著生命力;事實上,對幸福的追求可以激勵我們,讓我們充滿活力。
當我們把幸福分解為SPIRE的五個維度時,我們就可以避免因直接追求幸福而付出代價,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我們可能會因為“專注追求幸福”而變得不那么幸福。當我們通過關注五個SPIRE要素間接地追求幸福時,我們才能變得更幸福。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專注于尋找對個人有意義的工作而變得更快樂(這是關于精神幸福的)。我們可以定期鍛煉和健康飲食(這會增加身體幸福),也可以去不斷學習(這是關于智力幸福的),或者與某位密友或家人共度時光(從而獲得關系幸福),我們還可以寫下我們的感受或參與有趣的活動(這些都有助于我們的情感幸福)。這樣做,我們既可以避免因直接關注幸福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又可以提高我們的幸福水平,獲得幸福帶來的所有好處。
打個比方,幸福就像是太陽發出的明亮白光,而SPIRE的幾個要素就像是光的顏色,有赤橙黃綠青藍紫。我們都知道太陽的好處,但直視它所發出的明亮白光卻是一件痛苦的事,陽光會刺痛你的雙眼。相比之下,如果我們把陽光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然后再望著這道五彩斑斕的彩虹,這就會令我們感到快樂和愉悅。與這個道理相同,如果我們直接關注幸福,幸福通常會傷害我們。相反,如果我們將幸福分解為五個SPIRE要素,然后再專注于這五個要素,就會有助于我們獲得幸福。
我們這門課程將幸福分解為精神幸福、身體幸福、智力幸福、關系幸福和情感幸福這五個要素,每一個要素都會為你提供兩個實現的路徑,因此你一共會得到十個間接獲得幸福的路徑。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這十條路徑。
十個間接獲得幸福的路徑
首先是兩條可以幫助你提升精神幸福的路徑:
第一條是“意義之路”,它的意思是,你需要在你的日常經歷和整個生命中尋找意義。第二個是“正念之路”——這說的是,我們要學會活在此時此地,活在當下,并從中受益。
其次,有兩條路徑可以讓你的身體感受到幸福,一條是“運動之路”,簡單地說就是,如何通過規律的運動健身來提升身體幸福。另一條是“療愈之路”,這里會談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越來越大的壓力,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壓力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
接下來,是提升我們智力幸福的兩條路徑:第一條是“失敗之路”,就是說我們應該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第二條是“自省之路”,這里會談到一些進行深刻自我探索的方法。
接下來,是提升我們“關系幸福”的兩條途徑,一條是“真實關系之路”,真實關系的反面,就是那些虛假的關系;還有一條是“給予之路”——無論是我們給予了他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把食物給需要它的人,還是傳遞了善意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人人都需要的東西,這都有助于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最后,當談到提升我們的情感幸福時,第一條路徑是“接納之路”,這里說的是,作為人類,我們應該允許自己去經歷和體驗所有的情緒。然后是“感恩之路”,這里說的是我們要感激生活為我們提供的一切,而不是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當你面對這十條路徑時,你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但請記住,為了提升我們的幸福感,我們并不需要達到所有要求。因為這十條路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當你專注于其中的一部分,就會影響其余的部分。你在任何一條路徑上所做的小小改變,都會為你在其他方面帶來巨大的改變。例如,在工作中尋找意義這件事,雖然和我們的目標之路以及精神幸福直接相關,但它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情感幸福、智力幸福、甚至身體幸福。同樣,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與我們的“關系幸福”直接相關,但同時它也能顯著地促進我們身體、情感和精神幸福。
好,這就是我們即將要探索的、相互關聯的十條通往幸福的路徑。
那么,你準備好與我一起,踏上獲得幸福的人生之旅了嗎?你準備好付出努力、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改變了嗎?
本期編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