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國產科幻電影曾風靡一時。
1928年,第一部中國科幻類電影《莊子夢蝶》已經誕生。
隨后,很多科幻佳作頻頻登陸大銀幕。
然而,近十年來,國產科幻電影卻成為稀缺類型,項目開拍的消息時有耳聞,但大多拍著拍著就“失蹤”了。
不過,隨著2019年的《流浪地球》的上映,證明了中國人并不缺乏想象力或是視效技術。
但是一年過后,真正拿得出手的也還是這一部。
相比起來,科幻題材在好萊塢則是遍地開花。
延續了半個世紀的科幻經典《星戰》和《星迷》至今仍在發光發熱,之前各自又都交出了一部衍生劇。
還有相對冷門,但小編卻忍不住想安利的IP。
這部被稱作是太空版《權游》的——
《蒼穹浩瀚》,又稱為《無垠的太空》。
這部劇從2015年開播,至今已經播到了第五季。
新出的第五季爛番茄新鮮度100%,IMDb8.5,豆瓣評分9.4。
網友評論更都是清一色的好評。
其實,立項之初,這部劇就備受期待,無數自來水發推造勢。
因為,同名原著是非常不錯的科幻小說,粉絲眾多。
而且,因為小說的兩位作者曾是喬治·馬丁的徒弟或助手,所以風格和《冰與火之歌》很像。
書被拍成劇集后,“太空版《權力的游戲》”之名也就自然而成了。
不得不說,它們確實很像。
先聲奪人的,是片頭。
“權游”的片頭,在恢宏的純音樂聲,俯拍視角下,用模型來展示各大權力堡壘的建構。
《蒼穹浩瀚》的片頭也有相同的視感,配合著女生悠遠、蒼涼的歌聲,太陽系的幾大權力中心一一顯影。
除此之外,兩部劇的尺度都同樣驚人。
“權游”第一季,龍媽的裸體,絕對讓不少小男生興奮不已。
而《蒼穹浩瀚》,第一集開場12分鐘,就有一段失重狀態下的床戲。
這場戲,恐怕連老司機也要擺正座椅,回放一遍。
說實話,這樣的場面,我真是第一次見,漲姿勢了。
不過,為了不讓新朋友一臉懵逼,先聊聊設定和背景。
PS:本片資源更新在微信公眾號:逗比小孩兒 ID:film68686
故事設定在二百年后的未來世界。
然而,領域的擴張和資源的開發并沒有帶來和平,反倒把人類逐漸分裂成了三個陣營。
地球聯邦,掌控著地球和月球領土,政府是設立在紐約的聯合國。
人口大概310億。
但是面臨著全球變暖等惡劣的氣候變化,海平面都上升了許多,陸地在被吞噬,自由女神像的基座已然低于海平面。
因此,他們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聯合國艦隊,通過開發星際資源來保障快速膨脹的人口需求。
火星政府,前聯合國殖民地。
他們原本是地球派去開發「第二家園」的科學家,獨立后建成了一個軍事化共和國,人口大約90億。
雖然人口不比地球,但是火星海軍少而精,是地球勢力的最強對手。
他們居住在穹頂之下,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火星改造成為一個「地球式」的綠色星球。
小行星帶,由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間的多個小型天體組成,名義上由聯合國統治,最大的人口居住地是谷神星空間站。
小行星帶為地球和火星提供著各類資源,像是一個加工廠,但自身資源十分匱乏。
這里的居民體弱多病,生活貧窮,空氣和水比金子還要珍貴,只能在兩大勢力的夾縫中勉強生存。
三地之間雖然互有貿易往來,但各地的文化、種族、觀念明顯不同,甚至是連身體結構都在往不同方向發展。
地球是人類的母星,月球是地球的前哨。
火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他們有先進的科學技術。
而小行星帶則是落后地區,備受歧視。
數十年來,三方關系日益緊張糾紛不斷,時刻處在戰爭爆發的邊緣。
但是戰爭爆發總需要一個導火索。
首先,一艘運冰船意外遇襲引發了各方猜疑。
男主地球人霍頓和三位組員成為了僥幸逃脫的幸存者。
他們搭乘上一艘名叫羅西南特號的飛船,開始了尋找幕后兇手的旅程。
另一位男主谷神星人米勒是一位市井警探。
他奉命尋找失蹤的富家女,卻意外發現她和這場陰謀有關。
跟著線索,兩方人馬在愛神星匯合。
幾起事件的背后,其實是被稱作原分子病毒進化實驗的陰謀。
這種病毒有著改變其他生命形態的能力,并逐漸控制了整個愛神星。
愛神星逐漸進化成一個擁有思想的生命體,沖向地球飛去。
最終,米勒親自登上愛神星,通過犧牲自己的方式阻止了災難的發生。
但神奇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愛神星撞毀之后,原分子分解后在天王星的外圍軌道上形成了一個藍色的神秘星環。
如同一道給人類打開的穿梭之門。
在星環的另一邊,聯通著1300多個未知星系。
隨之而來的,除了未知世界的神秘感,還有尚待開發的太空資源。
承擔著探索新宇宙的任務,霍頓和其他人又一次踏上了探索未知之路。
但藏在未知背后的,除了機遇、還有危險。
星環的出現把本劇劃分為兩塊故事。
如果說前三季是圍繞著原分子病毒引發的人類斗爭與救贖。
那么從第四季開始,則開啟了一個關于探索宇宙的全新篇章。
小編的幾行字描繪的只是整個故事樣貌的冰山一角。
但本劇所展現出來的浩大遼闊的世界觀。
令人驚嘆。
而且更難得的是,這部劇走的還是硬科幻道路。
也就是說,劇中所呈現的未來景觀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有理有據地推想、預測。
我們所喜愛的《2001太空漫游》、《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都是如此。
硬科幻在哪呢?
首先,它有最基本的“太空感”。
以水為例:
飛船里,在失重情況下,空氣中的兩滴水可以緩慢地融在一起。
而在靠人工重力(快速旋轉產生離心力)運行的小行星上,水又是另一種流動方式,曲線狀。
除了太空感之外,這部劇對宇宙空間的制造也很精細。
以宇宙飛船為例:
為了打造200年后的宇宙飛船,劇組從畫圖開始就不斷打磨,改進。
他們力圖讓飛船從里到外,都盡量既有未來感,又符合物理現實。
除此之外,為了滿足我們對外星生物的想象,這部劇有些設定也是挺神奇的。
比如,人類在某種生物的作用下和星球合為一體,共享意識。
當然,以上景觀只是未來的外殼。
我更關心的其實是200年后,人是如何生活的?
可惜,劇中所呈現的生活其實并不理想。
200年后,戰爭、饑餓、貧富差異、環境污染、并沒有消除,而是加劇。
隨著人類向宇宙進發,人類社會弊病也從地球蔓延到了宇宙遠處。
其中,在小行星帶上,生活更是無比骯臟、悲慘。
從前,我們聽說過食物配給制,而200年后,則是空氣、水資源配給制。
從前,我們看到國家之間、地區之間大戰,200年后則變成了星球大戰。
無數生靈,瞬間就成為某個權欲熏心之人的炮灰。
200年后,人類的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我希望,這部劇只是“狼來了”式寓言,我們的未來不應該如此。
我覺得,人的偉大,首先應該是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而我們探索宇宙是為了第二個地球,但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我們是否也應該以此為契機,“進化”成第二種地球人。
第二種地球人不應該繼續被權力、欲望所誘惑。
第二種地球人不應該繼續受戰爭、饑餓、環境污染之苦。
否則,200年后,哪怕我們成功居住在其他星球,我們依然沒有任何進步可言。
我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互相折磨。
希望,200年后,人類是真正有所突破、邁向前去,而不是一只滾輪中的倉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