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五奎巷47號民居建筑修繕工程通過了驗收,這座藏在吳山腳下的百年老宅煥然新生。一座老房子,一個不同尋常的杭州故事,為此杭州明珠新聞頻道《明珠新聞》《阿六頭說新聞》欄目以及杭州之家新媒體平臺都作了專題報道。
去年,房子的主人,找到了在做民宿生意的夫妻倆。經(jīng)過裝修和籌備,老建筑變了樣,成了一處民宿。兩層小樓各有一間客房,對外營業(yè)采用兩間整租的方式。
十五奎巷47號民宿老板小新說:“外婆有個心愿,希望她以前的房子可以充滿一些生機,不要一直當做一個倉庫使用。我喜歡它比較自然,比較舒服,可以看到那邊是吳山,這邊推出窗是老的瓦片,我覺得很有意思。”
文勤 攝
小新的妻子美君說,房屋裝修花了10多萬,日系簡約風格,房子本身雕刻著圖案的牛腿,雕花的窗戶和門,都原樣沒動。房間里的布置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從吳山上撿的樹枝,房間里一擺,就是一景。網(wǎng)上淘來的小物件,也有小故事。比如說這個鐘,其實是船上使用的鐘,還有這個凳子,是我從閑魚上淘的,它是印尼進口的凳子,我覺得它的形狀有個弧形很好看,我就把它收下了。
不過,歷史建筑的保護性修繕和活化利用,都要經(jīng)過審批,修繕完工后還要再驗收。今天,這處傳統(tǒng)民居形式的歷史建筑驗收達標。
杭州市文物遺產(chǎn)與歷史建筑保護中心科員任黎告訴記者:歷史建筑的保護性修繕要求第一點是最大程度地修復和保存外立面的完整,第二點是內(nèi)部的主體構架和主體布局不能動,第三點就是特色構件保留,與目前做使用的風格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