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師要扮好的五個角色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開展,許多學校開設了心理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設立心理咨詢(輔導)室,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等。受師資制約,大部分學校的心理教師仍由科任老師兼任,專職較少。參差不齊、能力不一的現狀使一些心理教師在從事心育工作時,還容易受自身原有的角色干擾,出現角色混亂和思維定勢,產生某些非專業性的行為和言語,如以德育方法代替心育,個人好惡和價值判斷出現于輔導過程中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心育的實效。因此,作為中小學的心理教師,必須要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實戰技能,扮演好幾個角色。
1、 心理輔導(咨詢)員:
這是最能體現心理作用的角色。從經驗來看,他人往往通過考察當事人的態度和行為的轉變情況來評價心理咨詢效果和認同其作用。例如某學生經過幾次輔導,能自覺調整言行,積極發展自我,那么他的科任教師和同學就會感受到心理咨詢和輔導的神奇力量,彼此也就增強了對心理咨詢作用的信任,在處理心理困擾問題時就容易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另外,由于近年來教師的心理問題率不斷上升,因此還必須走出咨詢對象狹隘化傾向,做好教師心理咨詢工作。
工作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的學習問題、適應問題、成長和發展問題,如人際交往、學習、情緒、自我、職業、青春期等,還包括宣傳、作好咨詢記錄和整理、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等;還要注意判斷和識別正常和異常精神活動,明白專業能力的范圍和輔導對象,恪守心理咨詢的道德準則等。
扮演好這一角色,需要不斷加強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修養。
2、 教育顧問
中小學的心理咨詢不同于衛生系統的具有較重的治療色彩的醫患式心理咨詢,它帶有顯著的學校教育特征,有著濃厚的教育學基礎,是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知識的整合。教育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特點,而學校心理咨詢又必須以尊重教育規律為前提。
許多家長和班主任在遇到教育問題時,往往前來咨詢教育子女(學生)的具體技術技巧;咨詢過程中也常發現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與家長或教師不尊重(懂)學生心理和教育規律有關。如果只從心理學或教育學角度出發,很容易失之偏頗。所以,中小學的心理教師在鉆研心理學知識和技術的同時,應下大力氣學習教育學的知識。唯有彼此融合,方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成為一名優秀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顧問和助手。
3、 心理教師
“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烏申斯基)一些研究者甚至認為,就對咨詢改變的影響因素來說,輔導老師的人格變量甚于他的專業經驗。心理教師出現在課堂上,他對學生的影響首先就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影響。溫和、自信、幽默、真誠和尊重這些特質很容易與學生結成一種類似于咨訪關系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本身即有“治療”作用,也是其他改變因素的“傳送帶”和支持物。如此容易營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圍,增強學生對心理教師的信任和好感,“親其師,信其道”,打開心扉,關注自身成長。
因此,心理教師應當首先加強自身人格魅力的修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做好本職工作。包括選擇合適的活動主題,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活動課,宣傳心理健康,消除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心理咨詢的偏見和誤解,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教給他們基本的心理調節的技術和方法等。
4、 科任教師
前面也提到,中小學的心理教師大都是“半路出家”,他們除了搞心育工作之外,還有自己相應的教育教學任務。兩種工作雖然從理論上講,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特別是心育的某些工作方法和理論對教育教學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升學、分數、名次和成績還是衡量教育質量時重要的甚至是唯一指標,而搞心育工作特別是做心理輔導時常常會牽扯精力,占用大量時間,往往出現顧此失彼狀態,有時很難兼顧。這就要求心理教師及時調整策略,努力搞好本學科教學,在“教有余力”的時候進行心育工作,否則容易使自己陷入尷尬局面,弄得不倫不類,招來非議,影響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心育工作。科任教師把該教的學科教好了,無形中也就增添自身威信和解釋說服的力量,非常利于心育工作(特別是學習輔導方面)的開展。
5、普通的人
這主要指心理教師在工作生活中要防止自身角色的干擾,犯“好為人師”的毛病。如果無法擺脫自身職業角色的桎梏,動輒用心理分析去看待和解釋生活的現象和事物,或者動輒以專家自居,批評其他科任教師包括學校領導和班主任不懂心理和教育規律,則可能緊張與周圍人的關系。另一方面,心理教師既要從事學科教學又要搞心育,往往比較忙碌,鮮有閑暇與家人朋友交流溝通,不僅自己緊張疲憊,出現職業倦怠感,也容易引來抱怨和不滿。
因此,心理教師要學會卸下面具,把自己還原成蕓蕓眾生中的一員,自我調節,善待情緒。會生活、熱愛生活,對生活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才會更深,而這種態度本身也會促進心育工作,特別會對咨詢中當事人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
總之,心理教師要協調好認知、情感、行為之間的沖突,既要能“演”好該演的角色——進得去,又要能以一顆坦然的心去享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出得來,才會大大促進心育工作,提高其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