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指南保留了2017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的特色,并在管理要求、血壓測量、降壓目標值、綜合干預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更新,以保證指南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圖源:《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截圖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2019》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 2.45 億。包括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在內的高血壓嚴重并發癥致殘和致死率高,已成為我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然而,高血壓可防可控。
研究表明,收縮壓每降低 10 mmHg,或舒張壓每降低 5 mmHg,死亡風險降低 10 %-15%,腦卒中風險降低 35%,冠心病風險降低 20%,心力衰竭風險降低 40%。因此,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是遏制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是高血壓管理的“主戰場”,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國未來心腦血管疾病發展趨勢。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司委托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高血壓管理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制定本《指南》。
《指南》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承擔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治療及長期隨訪等管理工作,識別出不適合在基層診治的高血壓患者并及時向上級醫院轉診。
上級醫院確診的及接收的上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經治療病情平穩后應及時將有關信息推送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便及時納入管理并跟蹤隨訪。管理目標是降壓達標,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
此外,《指南》對管理對象、診療關鍵點、血壓測量和診斷標準等也做出明確指示,具體內容如下:
圖源:《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截圖
一
管理對象
年齡≥18歲的成年高血壓患者。
二
診療關鍵點
血壓測量「三要點」:設備精準(較2017年新增)、安靜放松、位置規范
診斷要點:診室血壓為主,140/90mmHg為界,非同日3次超標確診。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戒酒心態平。
治療「三原則」:達標、平穩、綜合管理。
基層高血壓轉診五類人群:起病急、癥狀重、疑繼發、難控制、孕產婦(較2017年新增)。
三
血壓測量
除注意測量方式、測量儀器及測量方法外,主要強調2點:
首診測量雙上臂血壓,以后通常測量讀數較高的一側。若雙側測量值差異超過20mmHg,應轉診除外鎖骨下動脈狹窄的可能。
每次門診測量兩次,間隔1-2分鐘,取兩次的平均值記錄;如果兩次差異>10mmHg,則測量第3次,取后兩次的平均值記錄;隨訪期間如果首次測量<140/90mmHg,則不需要額外測量(較2017年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