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之后,我基本上就脫離隊伍單獨行動了。跟隨導游和司機固然方便,但是21個的團隊難免拖拉,再加上尼泊爾式的效率,我寧愿自己問路或找出租車。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以金錢為代價獲取更多自由和效率,還是值得的。
燒尸廟的正式稱呼是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位于巴格馬蒂(Bagmati)河畔,離加德滿都市區5公里,是尼泊爾規模最大的印度教神廟。只所以中國人稱之為燒尸廟,是因為印度教教徒死后,尸體在24小時內要抬到這里火葬。尸體要燒3-4個小時,然后骨灰和木柴余燼一起推到巴格馬蒂河里,最終流入印度的恒河。這樣靈魂就可以脫離軀體而得到解脫,升入天堂。
- 在網上找到的全景圖。 帕斯帕提那神廟所在是個很大的建筑群,廟宇成林。
- 巴格馬蒂河,左側是只有印度教教徒才能進的寺廟,右側是11座小佛塔。這座橋將河分為上下游,上游的燒尸臺是供皇室貴族使用的,下游的是給平民準備的。
- 還是巴格馬蒂河,遠處的燒尸臺上煙霧繚繞。仔細看,河里漂著不少垃圾。
- 根據習俗,死者親屬首先要在帕斯帕提寺內進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動,然后為死者蓋上黃布,放在竹竿的擔架上,抬到巴格馬蒂河的斜坡道,讓死者的雙腳碰觸河水,用河水凈身,洗凈前生的罪孽。印度教教徒在整個葬禮中更多的是默默的祭奠。對他們來說,死亡更是一種解脫。正是因為如此,整個過程在一種相對平和安詳的氣氛中進行,親屬們臉上的悲傷可見,但沒有國內葬禮的嚎啕大哭和痛不欲生。
- 燒尸臺上火光沖天,到處青煙彌漫,空氣令人窒息。這樣的燒尸臺下游有七個,上游兩個。
- 這個燒尸師身著白衣,依稀可見血跡斑斑。這樣的工作在印度和尼泊爾都是最低級的賤民從事的。我離火堆不到一米的距離,感受著火焰的灼熱和令人窒息的氣味。看看河彼岸的生機勃勃和此岸的燒尸臺形成鮮明對比。一條河將生與死隔開。
- 終于無法忍受面對死亡的沉重壓抑,離開燒尸臺,來到陽光燦爛的河對岸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在尼泊爾,無所事事的發呆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燒尸廟也是當地人消遣時光的去處,在河對岸不少人在曬太陽,神態自若的觀看葬禮。
- 我喜歡鮮活的生命,這個小女孩,看到你就知道生命有多美好。
- 坐在小佛塔羞怯的男孩和他身后的11座小佛塔,每座塔內都有一根象征濕婆神創造力的林迦(生殖器)。
- 小佛塔附近飯后一根煙賽過活神仙的賬房先生。
- 佛塔旁清潔祭祀用品的婦女們
- 這里隨處可見苦行僧,他們或行或坐,見到拿相機的游客就擺好姿勢,然后索要小費。苦行僧本是特殊的修行者,然而這一切商業化的年頭能在堅守枯坐修行的不多了。
- 無意中發現苦行僧居住的寺院。我可以給他們小費,然后拍出更多更好的圖片。然而我很不喜歡他們追著要錢非常AGGRESSIVE的態度,匆匆拍了兩張就出去了。
- 拾階而上,山后有寺廟群和供信徒們生活的院落,禁止拍攝。臺階兩側每隔幾米就有一個行乞者,多說身有殘疾。他們的悲苦面容上天可曾看見。
- 苦行僧和猴子共享早餐,照片背景里的白塔是老人院,下文會提到。
- 清晨在河邊祭奠和做法事的信徒
- 寺廟里的猴神像
- 山上廟宇在晨光中寧靜依舊,可惜苦行僧蹤跡全無。
- 燒尸廟附近還有老人院,是個福利機構,收留孤苦無依的老人。老婦人臉上的皺紋,密密麻麻的寫滿歲月的痕跡。終有一天,我也會和她們一樣老去。
- 我去的時候剛好是早飯時間,院子里有五座白塔,大多數老人坐在太陽底下吃早飯。他們不拒絕拍攝,但表情木然,也不和外人做眼神交流。想想老人院就在燒尸廟附近,他們應該見過了很多生死,也知道自己的歸途,更加坦然或木然吧。死亡的命運無人可以逃脫,能做到的就是掌握今天,珍惜所有。
在老人院可以隨意參觀,還有一個捐贈箱。我數了數錢包里的錢,留出回程的車費,剩下的盡數放入了捐贈箱。這樣做和把錢給那些囂張的苦行僧更讓我心安理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