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常用統計指標公式
一、出生指標
1、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 某一時期內出生人數 ×1000‰
期內平均人口數
2、孩次出生率
一(二、多)孩= 某一時期出生的一(二、多)孩人數×1000‰
出生率 期內平均人口數
3、孩次率
一(二、多)孩率= 某一時期出生的一(二、多)孩人數 ×100%
同期出生人數
4、出生性別比= 某一時期內出生人口中男嬰數×100
某一時期內出生人口中女嬰數
二、政策符合率指標
1、政策符合率:
政策符合率= 某時期內政策內出生人數 ×100%
同期總出生人數
3、政策出生率:
1000‰
8、早育率:
2、上環及時率、到位率
3、結扎及時率、到位率
4、出生人流比
計劃生育率
反映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一個綜合性指標。他說明期內符合計劃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數占出生人口總數的比重。這一指標反映計劃內生育與計劃外生育的關系。計算公式為:
期內符合計劃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數
計劃生育率=──────────────×100%
期內出生人口總數
晚婚率
反映一定時期內(如季、年)100名初婚的男性或女性青年中,符合晚婚年齡的人數。
初婚人數中符合晚婚年齡的人數(男或女)
晚婚率=──────────────────×100%
初婚人數(男或女)
這一指標是分別男、女性別計算的。因為兩者晚婚年齡要求不同,所以有時可能出現按男、女分別計算的晚婚率指標不一致,有時男性高些,有時女性高些。按照我國有關規定,晚婚年齡男性為25歲,女性為23歲。
晚育率
按計劃生育晚婚政策的規定,年滿23歲初婚年內生育第一孩的婦女人數與年內生育第一孩的全部婦女人數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計算公式為:
符合晚育年齡婦女的全年生育數
晚育率=───────────────×100%
全年一胎出生人數
綜合避孕率
指某一地區、某一時點(通常為年末)育齡婦女中采取各種避孕措施的人數占育齡婦女總人數的比率。以百分率表示。
已采取避孕措施人數
綜合避孕率=──────────×100%
育齡婦女總人數
獨生子女領證率
它反映已生育一個孩子的育齡婦女中,在孩子存活的情況下,決心不再生育第二個孩子所占的比重。即領取獨生子女證的育齡婦女占該人口該年已婚育齡婦女比例。雙胞胎及多胞胎不算獨生子女。計算公式為:
育齡婦女中已生有一孩并已領
獨生子女證人數
獨生子女領證率=───────────────×100%
已婚育齡婦女人數
性別比
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它是反映人口性別構成的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男性人口數
性別比= ───────×100
女性人口數
總和生育率
一定時期各年齡婦女生育率之和。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婦女生育水平,計算每個婦女度過其整個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數。計算公式即:
總和生育率 = 分年齡婦女生育率之和
低生育水平
總和生育率等于2.1時,稱達到生育更替水平.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以下,稱為低生育水平.
出生率
是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數之比。出生率通常以一年作為時間單位,即在一年內出生的嬰兒數與當年平均人口數的比率。出生率一般以千分率來表示,即一千人中平均出生了多少人。計算公式為:
當年出生人數
出生率=─────────×1000‰
當年平均人口數
由于出生率指標是通過全體人口計算得出的,出生率水平高低,既取決于各年齡婦女的生育率,又受人口的性別、年齡構成的影響。
自然增長率
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后的人口自然增加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以一年為計算期,用千分數表示。
人口自然增長率等于出生率與死亡率之差。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低,受人口年齡構成的影響,因而在通過自然增長率水平衡量計劃生育工作成績時,還要結合研究人口年齡構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