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兩顆原子彈在日本領土上的爆炸標志著二戰的結束。二戰主犯德國希特勒已經畏罪自殺。但日本主犯裕仁天皇卻一直未接受審判,倒是他的首相東條英機做了替罪羔羊。于是人們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是什么原因使得裕仁天皇逃脫了國際法庭的制裁?
為對日本戰犯進行清算,盟軍在戰后的東京專門設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但令人失望的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日本最高統治者裕仁天皇卻得以逍遙法外,東南亞人民紛紛表示不滿,就連遠東軍事法庭的澳大利亞法官威廉韋伯也覺得,如果不處決日本裕仁天皇,他下面的戰犯于情于理上說都很難判死刑。盡管人們普遍反對,但裕仁天皇依然得到赦免。
日本投降后,裕仁天皇會見了盟軍駐日占領軍總司令官--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將軍。會面時,裕仁天皇向麥克阿瑟將軍表達了自己的懺悔,將二戰中造成各種災難的責任都攬到自己的身上。再加上裕仁天皇從小受到的皇室禮儀教養,這一切給麥克阿瑟留下了極好的印象,認為裕仁天皇是日本第一個當之無愧有教養的人。
(麥克阿瑟上將)
回到美國,麥克阿瑟在杜魯門總統面前夸獎裕仁天皇如何有教養,認為這樣的人不可能發動法西斯恐怖戰爭。有罪的應該是日本國內執掌軍隊的軍團主義官員們,他們在天皇不知情的情況下,打著天皇的旗號進行不義的戰爭。另外麥克阿瑟還將裕仁天皇在會見他時所表達的否定日本統治世界和愿意肅清國內的黷武精神的態度向杜魯門總統傳達了一遍。在麥克阿瑟的不懈努力下,杜魯門總統同意賜給裕仁天皇一道免死金牌。
史學家通過對二戰資料和美國對日本戰后重建的表現認為,杜魯門之所以放棄對裕仁天皇的審判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考慮。日本天皇自古對日本人的影響就很大,保留天皇有利于美軍對日本的占領。同時杜魯門也害怕,廢除日本的天皇過后,會像德國一樣出現一個瘋狂的獨裁者發動。
而麥克阿瑟為什么會費勁心機想要保住裕仁天皇的性命呢?史學家至今沒有找到答案。但歐洲著名記者斯特靈和西格拉弗夫妻合著的描寫五代日本皇室內幕的傳記作品《大和王朝》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認為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存在金錢交易。因為二戰后,日本宣布破產,但在香港的一個銀行內卻存在一個裕仁天皇和麥克阿瑟的共有賬戶,其中存款達數百萬美元。
究竟為什么麥克阿瑟會不遺余力地請求杜魯門寬恕裕仁天皇?為什么杜魯門決定免除對裕仁天皇的死刑?史學家和傳媒們給了我們各種解釋,但這也只是一些猜測。真正的原因恐怕早已被歷史的車輪碾作塵泥,再也找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