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應該跑前壓腿還是跑后壓腿?
跑步等運動后一身疲倦,連動都不想動。其實跑步之后,雖然肌肉酸痛,這時緩和的作一組壓腿練習,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避免腿粗,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在跑步前不宜做壓腿的動作,因為肌肉還沒有做好準備。需要等肌肉與肌腱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壓腿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由于不當壓腿導致韌帶受傷的機率。所以跑步前不建議壓腿拉伸。
第二:壓腿推薦的4個動作
1、正壓腿
面對一定高度的物體,比如高臺、桌椅,雙腿并攏站立,抬起左腿將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兩手扶在左腿膝蓋上。兩腿伸直,挺腰,同時一定要收髖。上體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壓腿的動作,逐漸加大力量,然后換腿做。根據柔韌性程度,可依次用肘部、前額甚至下頜去接觸腳尖。
2、側壓腿
身體側對肋木等支撐物,右腿支撐,腳尖稍向外撇,左腿舉起,腳跟放在肋木上,腳尖勾起,踝關節屈緊,右臂上舉,左掌放在右胸前。兩腿伸直,立腰,開髖,上體向左側振壓。髖部和腰部
在這個練習中將得到鍛煉。在練習中應注意避免出現兩腿不直、身體向前彎曲的情況。
3、后壓腿
背對肋木,并腿站立,兩手叉腰或扶一定高度的物體。右腿支撐,左腿提起,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繃直。上體后屈,并做振壓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髖部、腰部和頸部可以得到練習。需要注意此動作要求雙腿直膝,支撐腳要全腳著地,腳趾抓地。
4、遛腿
壓腿后一定要練一下踢腿,正踢、側踢、外擺、里合,這叫遛腿,可以使腿部靈活,三分壓七分遛。踢腿也不易過猛,過猛容易拉傷肌肉,或使膝關節受傷。
第三:壓腿的五個基本原則
穩:擱腿時,單腿獨立必須站穩,最好能有個拉手,以調節平衡,避免搖晃失重跌倒。
低:擱腿不要一味求高,要適可而止。
輕:壓腿用力要輕,特別注意用腳跟部(根骨)附著于橫桿等上,不可有絲毫跟腱被橫桿壓迫的感覺,注意保護跟腱。
緩:壓腿的動作宜緩慢,以免快中出錯。
短:擱腿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應在3~5分鐘之間。配合呼吸,抬身為吸氣收腹,下壓為呼氣。有時也可以吸氣、屏氣和下壓一氣呵成,但是不可有用力憋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