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會發笑:喝水誰不會呀?還用得著你教?其實呀,喝水大有學問!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喝水并不僅僅是解渴、補充體內的水分,正確的飲水能夠促進健康,延年益壽。據說蔣介石先生終生都喝白開水,他的健康和長壽也許正得益于此。
前些年有"飲水健身運動",其做法是:每天喝白開水1000克以上,而且要長期堅持。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堅持喝一杯白開水,可以防止老年人經常出現的暈倒現象。
一天中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后、10點左右、16點左右及睡前。在這幾個時間段,不渴也要主動喝水。最好喝白開水,而不是喝各種飲料。
醫學證明,喝水對人體有以下好處:
1.洗滌機體,清除污染
各種有害有毒物質,通過生物鏈條的連鎖反應、濃縮積累,最終進入一日三餐所必需的糧、菜、果和肉、蛋、奶中,通過呼吸道、皮膚直接侵入機體,在體內積蓄起來,造成潛在的危險。按時喝水能夠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有效地清除這些污染物質。
2.滋潤機體,避免疾患
起床就喝水,對機體既是極大補償,又是一種有效的凈化,這是醫學公認的健康生活習慣。早晨飲水:能夠稀釋血液,降低血黏度,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疾病在上午發生,預防心臟病和中風;能夠稀釋尿液,使積蓄一夜的固體毒物溶解于尿液中排出,即沖洗了尿道,預防尿路感染,又可預防尿路結石,還能及時排除致癌物質,避免膀胱癌的發生。
3.保護皮膚,美麗容顏
經常飲水能夠保持微小脂肪顆粒滋潤而富有彈性,保護皮膚,達到美容的目的。
水通過小腸,除大部分被吸收外,剩余部分進入大腸分成兩路:一部分被腸壁繼續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糞便的稀釋劑,保證排便順利,有效地防止便秘,減少痔瘡的發生。
空腹飲茶,疾病身上爬
毫無疑問,喝茶有許多好處,可是如果喝茶的時間和方法不對,不僅不會促進健康,還會適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熱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茶葉含有咖啡堿成分,空腹喝茶,腹中無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所吸收的咖啡堿過多,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時間久了,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
飯后飲茶,鐵元素流失
有人喜歡飯后立即飲茶,這也是不良習慣。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后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很容易發生凝劑。特別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這些凝固物難以消化吸收,勢必會減少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資料表明,飯后飲茶,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量至少會降低50%。時間久了,不僅降低了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在采訪中,兩位專家都強調:高血壓患者控鹽要堅決,別想著吃多了可以排出去,這是種亡羊補牢的方式,只能盡量減小對身體的損害,但不能完全根除。
“現實生活中,要完全做到限鹽確實很難。有人說,如果吃咸了,可以喝些醋排鹽。但這頂多是緩解口感上的不適,沒什么實際作用。”孫孟里指出,“最有效的排鹽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上廁所、多出汗。我們稱之為‘水洗’。”王文介紹,吃些鉀含量高的食品,如香蕉、橙子等,也有排鹽效果,但不如喝水“沖得干凈”。
近年來,有人提出,用適量鉀鹽代替鈉鹽。孫孟里認為,鉀攝入過多可能導致其他疾病。“心衰、慢性腎衰患者,以及一些限鹽比較嚴格的人,應該咨詢醫院的營養門診,請營養師制訂食譜,絕不要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