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三大常見誤區
擋位調“穩”
調鏡要“準”
滑行真“狠”
隨意調節后視鏡、空擋滑行、一“D”到底……這些開車中常見的行為你有多少?事實上,很多人在開車過程中對很多小細節的處理并不妥當,更有一些是有損汽車的。為此,我們特別走訪了業內專家,甄選出三個常見的開車誤區,為您排解問題。踩停誤區,刻不容緩。
自動擋行車要“穩”擋
在駕駛自動擋汽車時采取“一D到底”的方式是極其不正確的駕駛習慣。雖然是自動擋汽車,但也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功能擋位,在不同條件下要調“穩”擋位行駛。天津司令部汽車維修中心技術部總監康誠表示,有的駕駛者為了使用方便,在路口短暫停泊時,將車踩停后,卻不將車擋位換至N擋,這樣長時間的不良使用方式,對剎車盤和剎車油的耗損非常大。康誠在自動擋汽車行車擋位變換上給出的建議是“當車輛被剎車制動系統將車速降至為0時,擋位一定換至N擋。其次就是選擇正確功能的擋位穩當行駛。想要汽車穩當地處于上斜坡或下斜坡路面行駛,則要將擋位換至L或2標示的爬坡、下坡擋位。這樣的擋位會更有助于路面的行駛,減少發動機動力輸出時所產生的不必要耗損。”
后視鏡調整得有“準”
后視鏡,車主一天看它們不下百遍。但是怎么調“準”后視鏡,才能讓后視鏡看著舒服而又利于駕駛安全呢?中汽聯國家一級賽車裁判韓健偉介紹說:“對于中央后視鏡的調‘準’,在調整左、右鏡面位置時,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這表示,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從中央后視鏡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圖像置于鏡面中央即可。處理左側后視鏡上、下位置時,把遠處的地平線置于中央水平線,左、右視線位置調整至你所看到的左側車身圖像占據鏡面范圍的1/4尺度即可。因為駕駛座位于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右側情況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右側后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應留得較大,后視鏡內圖像占據鏡面范圍2/3尺度。而至于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圖像占1/4鏡面面積即可。”
滑行省油“狠”廢車
許多駕駛員認為,不踩油門的滑行前進會“狠”省油。其實不然,這樣的駕駛方法,不但沒省幾個油錢,還“狠狠”地將車給滑廢了。在這里我們特別要解讀下自動擋前驅轎車的滑行磨損。在自動擋前驅轎車N擋滑行時發動機啟動后變扭器開始工作,但是液壓耦合力很小。變速箱內的機油泵也開始工作,變速箱油開始進入潤滑和預備狀態,此時變速箱油在做空循環工作等待擋位指令,驅動輪可自由轉動。也就是說當駕駛者在行駛時切換到空擋的時候,變速箱不供機油,這樣無機油條件的工作會加速變速箱和變速齒輪的磨損,這樣的駕駛方式“狠”廢車。據簡單方法測算,以80公里每小時為滑行速度,空擋滑行要比帶擋滑行的距離長一些,但對變速箱的磨損要高于正常的帶擋行駛狀態,簡單測算耗損率超出16%。這樣的省油方式建議車主還是不要使用的好。
汽車養護專家:保養愛車要謹防四種浪費
車主應該知道車要“三分修、七分養”,養護固然不能讓汽車永葆青春,不過在保養汽車中,也有部分車主愛惜過度,損壞了愛車。養護專家告訴您養護的四種浪費。
第一種浪費:
保養太過“勤快”。趙小姐是個車盲,她經常會收到經銷商發送的保養信息,新車才開了8000公里,趙小姐的機油已換過3次,機濾也換了3次,保養間隔里程3000公里都不到。汽車保養周期是指汽車保養的間隔里程或時間。保養頻率高不是什么壞事,能更有效地保障車輛的各項性能,但過于頻繁也沒必要。科學地確定各類保養作業的間隔里程,能使汽車經常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同時也節省保養費用和修理費用。
第二種浪費:
追求高標號汽油。以為汽油標號越高越好的張先生,因愛護新車,兩年來一直給愛車加97號汽油。一般車主都知道如果高檔轎車長期使用低標號汽油,除了會產生爆震外,還會產生諸如功率下降、油耗上升、發動機內部零件損壞等問題,嚴重縮短發動機的壽命。因此,不少車主喜歡使用高標油。事實上,汽油標號并非越高越好,即使是高檔車也不等于必須加高標油。
第三種浪費:
輪胎要進口的。有些人買輪胎特別喜歡強調“進口”,玩車的陳先生就是這樣。但幾次經歷后陳先生發現,國外推出的新款輪胎對國內用戶來說并不適用。有一次,他新換的輪胎只跑了一次山路,胎側就起了包。國外平整的路面與國內的路況有著較大區別,進口輪胎在國內的道路上不一定有上佳表現,特別是胎側的耐沖擊力方面顯然有些水土不服。一些國外品牌的輪胎在國內合資生產后,都根據國內道路狀況在輪胎側面增加了一層簾子布,從而大大增強了胎側的抗沖擊力,合資生產的輪胎在性能上完全能夠替代進口貨,而且價格更實惠。
第四種浪費:
機油太多。車主小王的新車剛過5000公里的首保,學會看機油標尺的小王“五一”時跑了2000公里的高速,害怕機油會不夠,就將一位朋友送的一瓶機油添加了進去。誰知沒多久,他的新車開始燒機油。這是因為小王的新車里機油太多了。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桿大端會產生劇烈的攪動,增加了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還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產生燒機油故障。應將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為好。
做好春防工作
雨刮檢查保養要更加細心
科學節油!提防節油10大誤區!
一般而言,關系到車子油耗的因素大致有五項:排量、車重、風阻、發動機與波箱的匹配,以及駕駛習慣等。前四項屬于“硬件問題”,最后一項則是“軟件問題”。之所以說是“大致”,原因是很多問題需要細致分析,例如排量小油耗小是個普遍情況,卻不是絕對情況。正因為很多問題看上去似是而非,對“誤區”才需要特別關注。明了這些誤區不但可能影響到今后的駕駛習慣,甚至還可能會改變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
誤區一:不開空調能省油?
行車時開空調需要耗費更多的能源,但這一情況不是絕對的,需要做具體分析。
低速行駛時,不開空調的確比開空調省油。上文提到過,關系到油耗的因素中,風阻系數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條件。行車時打開車窗會使該車的風阻系數發生改變。很多車子當時速超過80公里/小時后,其風阻系數增加所帶來的燃油損耗往往比密封車廂開空調所增加的油耗要大。
誤區二:提前熱車真能省油?
很多車主習慣在發動車子后先熱車一段時間,認為是愛車之道,同時也可以在行駛中達到省油的效果。這種做法也是誤區之一。
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近年推出的新車在技術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不再倡導提前熱車。事實上,這種做法費油費時,還有可能對車子直接造成損害。一組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近年新推的車型中,引擎機件的部分磨損問題,有90%左右是在冷車發動后3分鐘內造成的。可見熱車時間不宜過長既可省油,也有利于愛車。
誤區三:少加燃油可省油?
油耗與車重有關是正確的,但很多車主因此加油的時候考慮到這一因素而盡量少加。理論上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原因主要來自油品。雖然油品標號一樣,但是不同時段的油品質量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加油會導致油品品質不一致,從而造成在發動機中燃燒不充分,既影響了車子的動力性,也增加了油耗。相對負荷有限的燃油重量來說,這種做法并不科學。
車子熄火不工作肯定能省油,但還存在另一個問題:發動機每次啟動的瞬間油耗都很大,通常會高出正常工作狀態20%左右,孰省孰耗不能一概而論。
有些車主在短時間停車時喜歡熄車,現在可能要考慮停留時間了。此外,發動機作為車子的心臟,多次熄火、啟動勢必降低其使用壽命。
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似乎是很多車主根深蒂固的觀念。現在可能要稍作改變了。
在以前,自動擋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普通四前速自動擋上。在汽車技術發展快速的今天,五速自動擋、六速自動擋甚至七速自動擋都已經配備在一些新車上,變速箱齒輪比的設計也因此發生了一些變化。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的說法已經不是一種科學的說法。此外,由于駕駛技術和駕駛習慣上的不同,手動擋車型比自動擋車型耗油也很有可能。
一般來說,小排量車型比大排量車型耗油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很多排量大的車型由于采用輕量化車身,同時也配備了先進的發動機等,實際油耗并不高很可能比小排量車還要少。這是一種綜合考量的結果。
大功率、大扭矩很容易令人聯想起高油耗。其實這跟廠家對車型的調校有很大的關系。
有些發動機技術先進,其產生的動力輸出非常平順充沛,線性好,在常用的轉速范圍下就可以到達最大輸出功率和峰值扭矩,充分支持車子行駛。這種情況下車子不會出現想象中的高油耗。相反,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倒不少見,由于動力不足,油耗反倒直線上升。
目前,國內還沒有確切的標準可以評價節油產品的節油效果,在這方面最好還是采取謹慎態度。許多汽車廠商在發動機開發、整車研發等過程中,已經注意到節油的問題,很多車型出廠時就具備了合理的節油裝置,貿然對其進行改裝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現在市面上的節油產品種類繁多,原理不一。對這類產品最好還是采取謹慎態度,不要迷信宣傳出來的效果。根據相關調查,因為加裝了“節油裝置”而對車子造成損害的情況并不少見,但節油效果卻毫不明顯.
在下坡路面或者減速滑行的情況下,很多自動擋車主習慣掛空擋滑行,認為這種做法比較省油,其實不然。掛空擋行駛不僅違反交通禁令,對采用電噴發動機的車子來說反倒費油。目前大多數電噴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具有減速減油或斷油的功能,這類車子高速帶擋滑行可以依靠其自身的設計,達到省油的效果,假如換空擋滑行,這一設計就起不到其應有的作用,實際上車子反而更加費油。
低擋位行駛會消耗更多能量,因此采用高擋位低速行駛似乎是很多自動擋車主的習慣行為,認為這種做法可以達到節油的效果。這是沒有根據的。
任何一款車在出廠時都會標明該車的經濟時速。技巧純熟的車主在換擋時通常都讓乘坐人員難以察覺,顯得很平順,這說明其對發動機轉速和速度把握非常準確。這兩個因素任何一個把握不準確,都會造成燃油浪費。明確地說,低擋位高速行駛或者高擋位低速行駛都是省油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