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出自宋代楊萬里的《臘前月季》,意思翻譯:都說花兒的色彩不會超過十天,這些花兒卻每液體都春風滿面,嬌艷欲滴。
出自王昌齡的《采蓮曲》,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出自林逋的《山園小梅》,在此詩中,他將 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寫照傳神、言近旨遠,提升了梅的品格,豐實了作品的境界,讀來口齒噙香,令人贊嘆,而這句詩成功地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更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譯文:在遙遠的故鄉(xiāng),曾聽過子規(guī)鳥凄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xiāng)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子規(guī)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jié),游子正思念他的故鄉(xiāng)三巴。
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賞牡丹》,此詩乃贊頌?zāi)档ぶ鳎滟濏炛址ǎ擞靡执隧灡说姆匆r之法。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zāi)档ぃ擞谩吧炙幯裏o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于情韻之美。
詩句為宋代蘇軾的《海棠》,詩意: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jīng)移過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