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此次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再傳捷報,但從整體的成交情況來看,其實行情最熱的部分并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沒有吸引那么多人眼球的“瓷器雜項”。6場拍賣取得了7.57億港幣的成交額。
專拍大有來頭
這次蘇富比今年春季拍賣一共推出了6個瓷器雜項拍賣專場,其中更是有5場都是大有來頭的“專拍”。例如“珍瓷雅賞——樂山堂御制瓷器珍藏”是藏家30年悉心結集的珍藏,在收藏的品位上承接著上海金石古董的鑒賞風尚和華萃,其中的幾件精品曾是著名藏家仇炎之、戴福保的舊藏。“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窯青瓷及古畫”專場中只有2件拍品,這“一瓶+一畫”是由一位日本的老收藏家所提供。其中的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更是近30年來在拍賣市場出現的一件宋瓷“重器”,這件器物1978年曾在日本的大阪博物館舉行的一個關于宋元瓷器的大展中展出。“帝庭金輝——珍貴明清御制金器”則是匯集了25件明清兩代的御制金器,御制金器可謂是皇家御制工藝器物中最為昂貴和最為珍罕的品類,此類器物之前很少出現在拍賣市場,更何況此次蘇富比一口氣就推出了25件,可見蘇富比對此類器物在市場中的承接度有相當的自信,而且從拍賣思路上也延續了蘇富比自2004年以來一直主打的“皇家御制”器物的這張王牌,因為有了之前幾場拍賣良好成交的鋪墊,所以這場拍賣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皇尊瑰寶——清代宮廷珍藝專拍”除了仍有御制的瓷器之外,還有各種御制的料器、玉器、掐絲琺瑯器。“道法自然——翦淞閣重要賞石收藏”是翦淞閣主人黃玄龍把其收藏的“賞石”推向市場,翦淞閣的文房收藏2006年在內陸嘉德拍賣公司推出后,取得了口碑與成交額的雙豐收,而此次的“賞石”專拍也掀開了“賞石”在拍賣市場上的“大紅蓋頭”。而內陸市場中更是有不少“賞石”的藏家對此場拍賣關注有加。
看看記錄吧!
港蘇富比拍賣明清御制金器
在“帝庭金輝——珍貴明清御制金器”專場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鏨“趕珠云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以1.16億港元成交,這創下了中國金屬器在世界范圍內最高的拍賣紀錄。這件器物取得如此高價的原因一是因為其“皇家御制”的血統,在該器物的爐腹和蓋面各鏨刻有象征皇家至高無上權力的五爪游龍紋飾,在其金胎上并嵌有紅、藍寶石及珍珠,這使得該件器物更有富貴氣,加之做工精湛更為這件器物的價格加了不少的“分數”。原因之二就是該器物的稀有。“物以稀為貴”的規律是藝術品交易中的不二法門,同類型的明代早期御制金器在國外只有8件,但是其中的7件都已經在博物館了,此件是在市場中唯一一件在私人手中流通的此類金器。所以才能引起藏家們的激烈競爭,產生的破紀錄的價格其實正是市場中那支“看不見的手”助推的結果。
另外,在“逸翠凝芳——日本所藏重要宋代官窯青瓷及古畫”專場中的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果然不負眾望,最終以6752.7萬港幣的成交價格被一位亞洲古董商競標成功。這也創下宋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價。
在“皇尊瑰寶——清代宮廷珍藝專拍”中一件清乾隆《金胎掐絲琺瑯開光式畫仕女花鳥圖多穆壺》以5632.7萬港幣成交。這件多穆壺的成交價格創下了清代此類器物的拍賣最高紀錄。這件多穆壺制作程序繁復,在乾隆朝時制造出的數量就極少,目前存世的數量更為罕見,同類的兩件多穆壺一件存在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另一件存在于瑞士蘇黎世的Pierre Uldry私人收藏的手中。
誰在買?
在這6個專場中成交前列的排名中,共計有47件作品。(有專場沒有達到10件)據蘇富比網站公布的買家信息統計,其中的亞洲收藏家買到了25件,這占到了買家份額的53%。亞洲收藏家占據了半壁江山還多,可見亞洲藏家購買力之旺盛。另外亞洲古董商也參與購買了10件,占到了21%的份額。而西方古董商買到了7件,其中老牌古董商埃斯肯納西(Eskenazi)買了3件,西方收藏家買到了4件,他們共占有23%的份額。剩余的1件一位匿名收藏家買走。所以亞洲藏家和古董商的積極參與使得這6場拍賣取得了不錯的成交結果。上文提到的3件破紀錄的拍品其中的明宣德《金胎鏨“趕珠云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被西方收藏家購得,其余兩件被亞洲藏家購得。而在此次6個專場成交價格前10位中,亞洲藏家更是占有9席。
鈞窯開漲
在“珍瓷雅賞——樂山堂御制瓷器珍藏”專場中,一件明代《鈞窯天青釉仰鐘式花盆》就以3952.7萬港幣成交,雖然沒有創下鈞窯瓷器的拍賣紀錄,但是也會令鈞窯瓷器引起藏家們新一輪的關注。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其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因此就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盛譽。足見鈞窯瓷器之珍貴。這件明《鈞窯天青釉仰鐘式花盆》原為戴福保的舊藏,戴福保在1938年曾經在上海開設“福源齋文玩號”,擅長商周青銅器、唐三彩陶器、雕刻藝術品和漆器鑒定,經手收售、庋藏的古玩均屬精品。而從近年來的拍賣史來看,曾經為戴福保收藏的瓷器往往有較大的升值。
明青花受捧
其次,明代青花這次也受到資金的追捧,在“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3件明青花的成交價格均超過了500萬港幣。其中的明成化《青花“水波飛龍”圖罐》就是以1712.7萬港幣成交,超過最高估價700萬港幣之多。另一件明宣德《青花“蕉葉水波”圖渣斗》以984.7萬港幣成交,另一件明宣德《青花“水波飛龍”圖罐》以592.7萬港幣成交。在“珍瓷雅賞——樂山堂御制瓷器珍藏”專場中一件明宣德《青花裹蕃蓮梵文外纏枝花卉紋碗》也以816.7萬港幣成交。
金器表現不俗
在“帝庭金輝——珍貴明清御制金器”專場中,除了明宣德《金胎鏨“趕珠云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以1.16億港幣成交之外,另外該專場中有4件拍品的成交價格在400萬港幣之上,一件清乾隆《金胎累絲鏨纏枝花卉紋嵌寶石執壺》以3616.7萬港幣成交,另一件清雍正/乾隆《金胎累絲嵌珊瑚珍珠“冰梅祝壽”圖棱口蓋盒》以1152.7萬港幣成交。另有清乾隆《金胎鏨卷草紋嵌翠玉綠松石花果圖圓蓋盒》以480.7萬港幣成交。這幾件高價拍品的買家都是亞州藏家,可見亞洲藏家還是對此類“皇家氣”十足的金器感興趣。另外,國際市場上近期黃金價格在不斷攀升,這點可能也會是買家對金器“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原因之一。
賞石掀“蓋頭”
此次蘇富比推出的“道法自然——翦淞閣重要賞石收藏”,27件賞石成交了26件,成交率高達96%。5件賞石成交價格在100萬港幣之上,其中元《玉山璞》(黑靈壁石)以384.7萬港幣成交,明代《洞天岫》(黑太湖石)以264.7萬港幣成交。這場拍賣其實不僅僅是取得了不錯的成交數字,更為重要的是說明了藏家個人特定的收藏品位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而這種認可往往會引領特定藏品行情的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