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中國歷史,發現您當年生活的社會,已經出現禮崩樂壞的情況了。
當時人們非常失望,十分痛苦,很多智者到處尋找社會出問題的原因。
您認為當時社會混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老子說: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東西有什么好處時,丑惡的想法就出來了。都知道善良的行為有什么結果時,不善良的做法就出現了。
我說,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
早期,人類是沒有美丑、善惡之分的。人們也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所謂成功的追求。一切都順其自然,按自然規律行事。
后來,有人指出什么是美好的東西,指出誰是善良的人,美好的東西和善良的人,就受到人們的贊譽和追捧,好人的言行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美的東西大家都去追求。
這樣,本來純樸無華的社會,就開始發生變化了。但剛開始時,人們還不知道這些變化會給社會帶來什么后果。因此,大家視而不見。把“有”當做“無”來看待。
在人們追求美好的東西,追求所謂善良的行為時,必然厭惡丑陋的東西,拋棄不善的行為。因此,初時會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
然而,隨著美丑、善惡觀念的深化,人們的追求越來越多,檔次也會越來越高。
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什么呢?當然是金銀、珠寶,還有功名、利祿了。
可是,最美、最善、最好的東西,在社會上總量是有限的。金銀珠寶,獲得功名,當上大官,權傾朝野的人,畢竟是少數。
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大家都追求這些東西時,競爭必然非常激烈。
怎么辦呢?首先通過辛勤的勞動,去爭取,但爭不過別人。那么就用技巧吧,也斗不過別人。那么再用智慧,計謀吧。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必然要發揮自以為最聰明的技巧,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戰勝別人,達成自己最終的愿望。
到最后,達不到目的的人就要鋌而走險,不擇手段,傷害別人。因此,一切美好的愿望,善良的追求,都成了丑惡的結果。
這可能就是當時社會混亂的原因所在吧!
但我很迷惑,樹立了美丑、善惡的標準,不是給百姓指明了文明社會前進的方向嗎!怎么反而造成社會混亂呢?
老子說:有和無相對而生;難和易相對而言。長和短相對形成;高和低相傾比較。音和聲相對調和;前和后相互跟隨。這是永恒的規律。
您的意思是,所謂美丑、善惡,與自然萬物一樣,都是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標準。萬事萬物總是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改變,是吧。
因此,樹立美丑、善惡的標準,不僅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還歪曲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自然本性。
那么,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
老子說:遠古圣人的做法是:讓事物自由地發展,不給人們樹立榜樣,不給人們是非的標準,用符合自然規律的行動,做人們的表率。
我還是不明白。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好壞、是非的標準,那怎么叫文明社會呢?
老子說:道對天地萬物的生息,從不加以干預。它生養了萬物,但從不將萬物占為己有。它助長了萬物,也不自以為是,自恃己能。當萬物長成,也不標榜是自己的功績,不做萬物的主宰。
讓我想一想,您的意思是,道給予天地萬物充分的自由,是這樣嗎?
道雖然生養萬物,但不當萬物的主宰。因此,萬物擁有一切自由:自由生長,自由作息、自由發揮、自生自滅。
原文:《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弗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