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僅僅只有21家門店、主要分布在江浙二三線城市的中式連鎖快餐公司為何受到如此青睞?2000年,一家以“老娘舅”命名的餐廳在湖州市北街開張,79平米的營業面積主賣餛飩。餐廳老板楊國民是絲綢之鄉湖州當地的輕紡大戶。雖然只有一家店,但楊國民卻把“廚房”放到了20多公里外的三濟橋。這個廚房占地1000平米,有冷庫、有流水線。
入行的前8個月,他曾考察長三角地區的餐飲業,接觸了大昌燒味、一江兩岸和五芳齋等嘗試過中式快餐連鎖的公司,做跨地域的中餐連鎖思路已經基本定型。所以一開始,楊就嘗試“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經營模式。第一家老娘舅在一年零兩個月后停止營業,店鋪被轉讓。真正留下來的是那個占地1000平米的中央廚房。
據老娘舅常務副總裁潘培康回憶,開第一次中層會議的時候,楊國民就認為“三濟橋”位置基本是長三角的中心,適合往各地配送食品。其后的3個月,公司高層開始整天泡在麥當勞和肯德基,從流程和產品等各個環節進行學習。潘培康不諱言老娘舅一直在模仿西式快餐。2002年,第一家正式經營快餐的老娘舅在湖州商業中心紅旗路開業。
2004年中旬,老娘舅研發了新型容器,實現了菜品在“中央廚房”的分裝。銷售端只用把盒裝的菜品拼到一起,這再一次壓縮了出餐時間。老娘舅在中餐標準化技術上先后申請了十多項專利,似乎基本上解決了中式快餐標準化問題。2007年,新的老娘舅中央廚房在原址落成,這個工程耗資3000萬元,操作間加冷庫占地1萬平米。主管后勤的副總裁吳劍霖表示,如果晝夜兩班開工,可以滿足江浙地區100家門店的需要。此后老娘舅加快了擴張步伐,一年內迅速把門店擴展到21家。
“一個400平米的門店平均日營業額超過兩萬。我們就比較滿意了。”金曉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