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57121萬噸 實現八連增
2011年,黨中央和國務院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扶持力度,各級政府積極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科技支撐力度明顯加大,農業氣候條件總體偏好,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總產量登上5億5千萬噸新臺階。初步統計,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7121萬噸,比2010年增產2473萬噸,增長4.5%。
一、2011年糧食生產的主要特點
201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57121萬噸,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達到了2020年糧食產能規劃水平。與以往的恢復性大幅度增產不同,2011年的糧食大幅度增產是在2010年糧食產量較大幅度恢復性增產、產量基數很高的基礎上實現的,來之不易。總結2011年的糧食生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夏糧、早稻、秋糧季季增產
2011年,各級政府抓糧食生產始終不放松,實現了夏糧、早稻、秋糧生產季季增產,是近些年來少有的。全國夏糧總產量12627萬噸,比去年增產312萬噸,增長2.5%;早稻總產量3276萬噸,比去年增產143萬噸,增長4.5%;秋糧總產量41218萬噸,比去年增產2018萬噸,增長5.1%。
(二)稻谷、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總產量超5億噸
2011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總產量超過5億噸,達到51045萬噸。稻谷總產量突破2億噸大關,達到20078萬噸,比去年增產503萬噸,增長2.6%;小麥總產量11792萬噸,比去年增產274萬噸,增長2.4%;玉米總產量19175萬噸,比去年增加1450萬噸,增長8.2%。玉米大幅度增產使我國糧食生產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
(三)九成以上增產來自糧食主產區
2011年,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注]糧食總產量達到43422萬噸,比2010年增產2238萬噸,增長5.4%,占全國總增產量的90.5%。糧食主產區的穩產增產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上升到76%。
東北及內蒙古四省(區)共增產糧食1386萬噸,增產量占全國總增產量的56%。其中黑龍江增產558萬噸,增長11.1%,吉林增產329萬噸,增長11.6%,遼寧增產270萬噸,增長15.3%,內蒙古增產229萬噸,增長10.6%。
糧食產量超5千萬噸的黑龍江、河南兩省,2011年糧食生產更上一層樓,糧食總產量分別達到5571萬噸和5543萬噸,雙雙登上5500萬噸新臺階。
(四)個別地區減產
主要受氣候影響,貴州和重慶全年糧食總產量減產,貴州減產235萬噸,下降21.2%,重慶減產29萬噸,下降2.5%。三季糧食中,夏糧產量減產的有甘肅、寧夏、新疆三省(區);早稻產量減產的有安徽、湖北、廣西三省(區);秋糧產量貴州減產279萬噸,下降29.3%,重慶減產30萬噸,下降3%,上海略有減產。
二、政策推動和科技應用是糧食增產的基礎
2011年,各級政府積極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對糧食生產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高產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為奪取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政策推動力度加大
隨著糧食生產穩定增產行動的推進,2011年國家主要用于糧食的農業“四補貼”規模擴大到1406億元,比去年增長17%,對糧油生產大縣的獎勵資金增加到225億元,增長21.6%。同時國家對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格每50公斤分別提高5-7元和9-23元。這些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各級政府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各地積極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播種面積、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為糧食的豐收奠定了基礎。廣大農民也積極配合,千方百計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全國在50個縣、500個鄉鎮試點推行整建制高產創建活動,起到了明顯的帶動作用。
(二)農業科技應用推動糧食單產大幅度提高
2011年,全國糧食單產達到5166公斤/公頃,比2010年提高了192公斤/公頃,提高幅度達3.9%。全國因單產提高增產糧食2127萬噸,對增產的貢獻率達到85.8%。促使單產提高的各種因素中,農業科技應用發揮了重大作用。
2011年,各地積極抓農業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良種的推廣與普及、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玉米地膜覆蓋等新栽培技術、新農藝的應用,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糧食穩定增產做出重要貢獻。據科技部反映,我國糧食作物的良種覆蓋率已經達到95%,良種對我國糧食作物增產的貢獻率達到35%以上。據農業部統計,2011年小麥“一噴三防”推廣到1330多萬公頃,比去年增加近200萬公頃,玉米地膜覆蓋面積達到600萬公頃,比去年增加40萬公頃;全年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4400萬公頃次,比去年增加960萬公頃次。特別是內蒙古、東北及西北部分地區積極推廣的玉米膜下滴灌技術,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三)結構調整增產效果明顯
2011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057萬公頃,比2010年增加69.6萬公頃,增長0.6%。其中夏糧面積2756萬公頃,增加11.6萬公頃,早稻面積575萬公頃,減少4.5萬公頃,秋糧面積7726萬公頃,增加62.5萬公頃。因播種面積增加增產糧食產量346萬噸。
在三大糧食作物中,高產作物玉米播種面積達到3343萬公頃,增加93萬公頃,增長2.9%;稻谷播種面積達到近3000萬公頃,比2010年增加12.3萬公頃,增長0.4%;小麥播種面積2419萬公頃,下降0.3%,其中冬小麥面積2260萬公頃,增加7.9萬公頃。因結構調整,高產作物玉米和稻谷播種面積共增加約105萬公頃,增產效果在400萬噸以上。
三、有利氣候條件促進糧食豐收
2011年,盡管我國遭受了較多的極端災害性天氣的影響,但總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是有利的。同時,各級政府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極大地降低了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為糧食生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農業氣候條件總體有利
今年農業生產有利的氣候條件是大范圍的,而對農業生產不利的氣候條件是局部的和階段性的,因此2011年我國農業氣候條件好于常年,并明顯好于去年,農作物受災程度明顯降低。
夏糧和早稻前期雖然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但后期天氣明顯好轉,麥區降水充足及時、早稻產區旱情解除,扭轉了前期不利氣候產生的影響,實現了增產。秋糧作物在生長關鍵期降水充沛,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西部和內蒙古東部等常年易旱地區降水明顯增多,全國干旱范圍明顯小于常年。各主要農區降水時空分布較為均勻,強降水出現少于去年,沒有發生流域性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程度較輕。同時,光熱條件好于常年,今年4-8月,全國超過80%的農區≥10°C的有效積溫比常年偏多,光照正常并好于去年。9月份,全國農區大部地區氣溫正常偏高,東北大部初霜凍日期明顯偏晚,對秋糧的灌漿與成熟十分有利,南方稻區氣溫偏高有利于晚稻生長發育,并降低了其生長后期遭遇寒露風的風險。
(二)防災減災效果明顯
面對冬麥區冬春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澇急轉、西南地區嚴重干旱,堅持以國家抗災救災為主導,今年國家財政共向受災較重地區下撥農業救災資金34.8億元,充分調動了地方和農民抗災救災的積極性,有效地減輕了各種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據國家減災委的統計,今年1-9月份,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3880萬公頃,比去年同期減少9.8%,是2006年以來最輕的,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約為24.2%,比前5年平均水平低5.5個百分點。其中農作物成災面積1886萬公頃,比去年同期減少15.6%,是2005年以來最少的,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約為11.7%,比前5年平均水平低3.7個百分點;農作物絕收面積380多萬公頃,比去年同期減少43.2%,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約為2.4%,比前5年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
注:13個糧食主產省(區)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下一頁為2011年各地糧食總產量一覽及糧食產量調查制度和方法說明2011年各地區糧食總產量
地區播種面積(千公頃)每公頃產量(公斤/公頃)總產量(萬噸)
全國總計1105725165.957120.9
北    京209.45815.7121.8
天    津310.85207.1161.8
河    北6286.150473172.6
山    西3287.93628.51193
內蒙古5561.54319.82387.5
遼    寧3169.86421.52035.5
吉    林4545.16976.83171
黑龍江11502.94842.95570.7
上    海186.36545.2122
江    蘇5319.26218.53307.8
浙    江1254.16232781.6
安    徽6621.54735.33135.5
福    建1226.85484.1672.8
江    西3650.15625.32052.8
山    東7145.86194.24426.3
河    南9859.95621.35542.5
湖    北4122.15794.52388.5
湖    南4879.66023.92939.4
廣    東2530.45378.41361
廣    西3072.84653.51429.9
海    南430.64366188
重    慶2259.44987.61126.9
四    川6440.55110.83291.6
貴    州3055.62853.6876.9
云    南4326.93856.31673.6
西    藏170.15507.793.7
陜    西3134.73811.21194.7
甘    肅2832.93581.51014.6
青    海279.43699.2103.4
寧    夏852.44210.5358.9
新    疆2047.55954.61224.7
糧食產量調查制度和方法的說明
全國糧食總產量為31個省(區、市)夏糧、早稻和秋糧產量的總和。
糧食產量的統計采取主要品種抽樣調查,小品種全面統計相結合的方法,由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組織實施。
抽樣調查對象是農業生產經營戶,調查的主要糧食品種有稻谷、小麥和玉米。通過以省為總體抽選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組、農戶和地塊開展調查,播種面積調查是在調查時點上對樣本區內所有農作物進行清查,單位面積產量調查則采用實割實測的方法,進而推算各主要糧食品種的實際播種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兩個結果相乘獲得產量數據。農業生產經營戶生產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95%以上。
目前糧食產量抽樣調查在848個國家調查縣中開展,農作物播種面積調查抽取8890個村民小組、48萬農戶,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調查抽取8890個村民小組、6萬多地塊,由國家統計局基層調查隊調查人員和輔助調查員按夏糧、早稻和秋糧三個收獲季節開展現場調查工作。
實割實測是在各主要品種糧食收獲前,按照《農產量抽樣調查制度》,在調查村中由基層調查員對糧食種植地塊逐塊進行踏田估產、排隊,抽取一定數量樣本地塊并做出標記,待收割期時由各縣級調查隊員或者輔助調查員對抽中地塊進行放樣、實際割取樣本,再通過脫粒、晾曬、測水雜、稱重、核定割拉打損失等環節,計算出地塊單產。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根據各抽中地塊單產數據推算全省(區)平均單位面積產量。
根據農產量抽樣調查樣本輪換的規定,2011年啟用輪換后的新網點開展調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010年中國糧食總產量54641萬噸 比上年增2.9%
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為何能創歷史最高水平?
王明華: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
什么是夏糧?夏糧都有哪些?我國有哪些產夏糧的大省?
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
十八連豐!秋收近九成,我國糧食產能穩步提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夹江县| 石景山区| 容城县| 广东省| 蒙山县| 鱼台县| 扎鲁特旗| 青阳县| 夏河县| 富锦市| 什邡市| 定襄县| 潞西市| 芮城县| 耒阳市| 三原县| 安陆市| 渭南市| 革吉县| 巴马| 普陀区| 海丰县| 陕西省| 西乡县| 吴桥县| 长岛县| 全州县| 罗甸县| 石泉县| 南岸区| 登封市| 济阳县| 随州市| 郴州市| 滕州市| 翼城县| 西畴县| 新龙县| 自治县| 德令哈市| 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