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是蒙古族特有的馬上競技表演項目。《內蒙古紀要》云:"馬術,上體垂直,膝下向后方稍曲,無論若何運動,僅上體稍動,下體之位置全然不變,策馬而馳,則直立鞍上,腰下及鞍,終縱日馬上亦無倦容。"
馬術除賽馬外,蒙古民族的傳統項目有:①騎馬越障,其中包括連繼障礙、火球降礙、火墻等;②騎射;③馬上角力;④馬上劈斬;⑤馬球;⑥馬上功夫;⑦馴馬套馬等。蒙古牧人在馬球、賽馬、訓馬、障礙、斬劈、輕乘方面達到了高度的技巧。他們熟煉地掌握了各種平衡、支撐、倒立、空翻、轉體、飛身上馬等動作。其體態之靈活、動作之敏捷,使人驚嘆不已。
《清稗類鈔·宴塞蒙古》刊載了清乾隆皇帝在秋八月巡幸木蘭觀看蒙古人表演馬術的情景:
一曰詐馬,選六七歲以上幼孩,文衣錦袍,銜尾騰驤,散鬣結發,不施鞍轡,而追風逐電,馳騁自如,別樹大纛數里外,先至者受大賞……一曰挑兆馴名馬也。凡達旱之產,初入牧群,不受羈霸控者,蕃王子弟,輒執長竿,攜彩素,或躍而登,或超而過,罄控酣呼,疾如風雨,必使調良馬馴習而后已,逸群奔是,馭之者愈眾,剽悍神勇,頗為壯觀。
這里所謂"詐馬"指的是賽馬。趙翼《檐曝雜記·蒙古詐馬戲》中則指套馬: 詐馬及其長技也。其法,驅生駒之未羈鞫者千馬群,令善騎者持長竿,竿頭有繩作圈絡,突出駒隊中,駒方驚,而持竿者已繩系駒首,舍己馬跨駒背以絡絡之,駒弗肯受,輒跳躍作人立,而驏騎者夾以兩足終不下,須臾己絡首,而駒即伏貼矣……
這里描述了套馬的驚險場面。馬被套住后,牧人需緊握套馬桿子,否則就會被他掙脫,甚至把牧人甩下來。牧人套住馬,給其備上鞍乘騎上去。馬仍舊不馴服--抬蹄、撩蹶子,往其它馬腹下亂鉆,騎手要兩襠夾住,用盡力氣鞭撻馬的臀部,直到馬伏貼為止。其技藝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