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跳舞的你(圖)
|
■本報記者 湯繼穎 文/圖 穿著緊身的練功服、頭發全部在腦后盤起,站在鏡子前,一張張稚嫩而可愛的小臉在鏡子里笑容綻放……這是西安市蓮湖區少年宮舞蹈課下課前的最后一項內容——微笑練習。老師說,學生在舞蹈課上除了練習基本功,讓學生練習微笑的目的是引導孩子用快樂陽光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讓孩子們在翩翩起舞時,能用快樂去帶動別人,讓舞蹈富有感染力。 雖然腳趾在流血,也要堅持 12歲的田金晶站在芭蕾演出隊伍的最前端領舞。上臺前,老師不斷地調動她的情緒,“情緒要飽滿!行嗎?不行換人。”田金晶忍住腳趾新傷口的疼痛,最終微笑掩住了疼痛的表情,用執著說服了老師,讓演出最終獲得了成功。她是芭蕾班里成績出眾的學生,非常喜歡舞蹈,從5歲就開始學習,她的理想就是當名舞蹈藝術家。 她說:“要在舞蹈中有出色的表現,一定要努力練習基本功。老師要求我練習立足尖3秒鐘,那么我回家一定要練到7秒鐘。雖然腳趾在流血,也要堅持。為了保證良好的文化課學習狀態,我學會了抓緊一切時間休息、練功、寫作業。我很少看電視,爸爸媽媽也這樣,對我來說,練習舞蹈就是一種心情的愉悅和放松。” 練習踢腿時,灰土從屋頂飄下來 萱子輕輕摟著練舞的孩子,練習“卷白菜”(壓腰),其他的孩子們趴在地板上,有的漲紅了臉,有的則輕松自如地將腳趾慢慢點到了頭頂。萱子是這里的舞蹈老師,從小在藝術團學習舞蹈,大學畢業后,又回到這里,如今已經4年了。萱子小時候練功最怕的就是打空翻,每次練習時,老師都會非常耐心地勸說她,并且扶著她練習,直到她能獨立完成。對萱子來說,老師的耐心和鼓勵要比說教更重要,她不再怕練功,并暗自下決心長大也要做一名舞蹈老師。 萱子說,以前練功的場地很簡陋,地面是水泥地,墻面是土坯,天氣干燥時練習踢腿,灰土就從屋頂上飄下來。現在孩子們的練功條件好了,但是面臨的是更多的機會和競爭。 課前15分鐘,吃完帶的盒飯進教室 距離上課時間還有15分鐘,姚雨忻趴在教室外的座位上寫完了作業,媽媽吉踵華從包里拿出了飯盒,打開飯盒,米飯上鋪了一層西紅柿炒雞蛋和炒土豆,姚雨忻匆匆吃完,一邊擦著嘴一邊走進了課堂,飯盒里剩下的就是媽媽的晚餐。 吉踵華是一名公務員,也許是職業的原因,她把孩子課余的三個半小時安排得井井有條。女兒姚雨忻今年6歲,學習舞蹈已經兩年。兩年中,孩子學了四門課,繪畫、鋼琴、舞蹈、聲樂,孩子都很感興趣。 當問及孩子上那么多門興趣班會不會壓力太大時,吉踵華非常自信地說,她會教女兒合理地安排時間,暗示她一定要抽時間完成。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就像自己要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一樣,對孩子做出表率作用,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據陜西省兒童文化藝術學會會長韓淑玲說,學習舞蹈可以練習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在集體表演和訓練中可以練習孩子的群體意識和溝通能力。即便是更換練功服和擺放鞋子這些簡單的細節,也是對孩子生活能力的最好訓練。目前舞蹈、聲樂、繪畫的課外教育科目很多,豐富了孩子的校外生活,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真正達到提高孩子氣質和內在修養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