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瘧疾許多人覺得是一些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才會發生的疾病,離自己很遠。其實,瘧疾并不遠。雖然瘧疾現在幾乎已經在城市內絕跡的,但仍然流行于許多農村地區,特別是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的農村,因此居住在城市的人們出外旅行時尤其需要注意。
瘧疾是經蚊蟲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征,俗稱打擺子。惡性瘧原蟲引起的瘧疾叫惡性瘧疾,它發作頻繁,無規律,嚴重時常有抽風、昏迷等癥,如不及時治療,病人可在短期內死亡。
兒童發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節流行。嬰幼兒瘧疾發熱多不規則,可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可以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癥狀。嬰幼兒瘧疾高熱時往往容易發生驚厥。
治療瘧疾應采用抗瘧原蟲藥物,如氯喹、奎寧、青蒿素等。
奎寧是最古老的治療瘧疾的藥物。作為唯一有效的藥物,它一直使用了300年。預防仍然是對付瘧疾最好武器。如今在瘧疾流行的地區旅游,當有蚊子出沒時,人們應該服用抗瘧藥,并使驅蚊劑來避免蚊子的叮咬。
青蒿素是大家所熟知的抗瘧疾用藥,它作用于原蟲膜系結構,損害核膜、線粒體外膜等而起抗瘧作用。其吸收特快,很適用于兇險瘧疾的搶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出了5個預防和控制瘧疾的要點:
(1)及時發現、規范治療瘧疾病人,對間日瘧患者于第二年春季進行根治;
(2)對進入高瘧區的人員必要時進行預防服藥,方法為每月1次服磷酸哌喹600mg;
(3)對來自高瘧區的人員加強檢測,發現病例時應及時給予規范治療;
(4)開展滅蚊,重要的是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
(5)加強防護,在蚊蟲活動季節正確使用蚊帳,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劑及防蚊設備。
注:治療、預防藥物劑量均為成人量。
防止瘧疾把握好三個環節
瘧疾的傳播媒介是雌性媒介按蚊,按蚊吸入瘧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時,就會把它唾液中的瘧原蟲帶進健康人的血液,使健康人發病。因此,防止瘧疾要抓住積極治療傳染源(病人),徹底滅按蚊和搞好個人防護這三個基本環節。
1.積極治療傳染源。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羥基喹哌、乙胺嘧啶、磷酸咯啶等。另外常山、青蒿、柴胡等中藥治瘧的效果也很好。以上這些藥物要根據瘧原蟲的種類和病情的輕重由醫生來對癥使用,劑量和用法一般人不易掌握,千萬不要自己亂吃。除此之外,還要對患者進行休止期治療,即對上一年患過瘧疾的人,再用伯氨喹啉治療,給予8天劑,以防止復發。
2.徹底消滅按蚊。主要措施是搞好環境衛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發展池塘、稻田養魚業,室內、畜棚經常噴灑殺蚊藥等。
3.搞好個人防護。包括搞好個人衛生,夏天不在室外露宿,睡覺時最好要掛蚊帳;白天外出,要在身體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叮。
外出旅行應注意:流行季節在高瘧區必須服藥預防
服藥預防進入瘧區,特別是流行季節,在高瘧區必須服藥預防。一般自進入瘧區前2周開始服藥,持續到離開瘧區6~8周。下列藥物可據條件酌情選用。
乙胺嘧啶 4片每周一次,或8片每兩周一次。長期服用可致巨細胞性貧血,還可產生耐受性。(乙胺嘧啶每片6.25mg)。
哌喹或磷酸哌喹 服基質0.6g,每20~30天服1次。耐氯喹也可采用。
復方防瘧藥 防瘧片1號,含乙胺嘧啶20mg,氨苯砜100mg,第1、2日每日1片,以后每周1片。防瘧片2號,每片含乙胺嘧啶17.5mg,周效磺胺250mg,第1、2日每日2片,以后每10日2片。防瘧片3號,含磷酸哌喹250mg,周效磺胺50mg,每月1次,每次4片。 氯喹2片,每10日1次,接受輸血者可服氯喹每日(1片)基質0.15g,連服3~5日。
服用預防藥物的副作用
可出現一些副作用,如頭暈、頭昏、惡心、嘔吐等,所以重癥肝、心、腎疾病及孕婦應慎用或忌用。為防止耐藥株產生,每3個月調換1次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