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女,45歲,一年前開始出現情緒忽高忽低的變化,開心時覺得自己的狀態良好、效率特高,計劃多、想法多、動力足、精力旺盛、特別樂觀。而心情惡劣時,她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持續的悲傷、焦慮和空虛怎么也睡不夠。這種喜怒反復發作的情況已經四五次了。就醫后醫生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障礙的復雜性和隱蔽性 一般雙相障礙從發病到最終確診,大約要經歷10年的時間,平均是6—7年。雙相障礙多數是因抑郁被發現的,盡管很多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在很早的時候,就會出現情緒忽高忽低的變化,但人們對患者高興的情緒、興奮過頭的癥兆很少注意,而由于抑郁癥突出人們的重視程度較高,容易以抑郁癥求診。在診斷中,通常患者要有3次以上的連續發作,才能夠診斷為雙相障礙,給漏診造成了客觀的理由。
雙相障礙的發病原因 雙相情感障礙是比較常見的,只是常常被忽略掉而已。這需要醫生特別仔細地了解病史和疾病特點。雙相障礙患者一生的19%都處在不同的情緒波動中,復發率更高。雙相情感障礙自殺成功率遠遠高于普通的抑郁癥患者,最終有10%—20%的人死于自殺。患者如躁狂癥發作時,患者常自我評價過高、自我感覺良好,凡事缺乏深思熟慮,興之所至會狂購亂買,每月工資幾天一掃而光。
雙相情感障礙也并非“一無是處” 許多名人、怪杰大都有情感大起大落的心理障礙,有時會給人帶來很多寶貴的沖動性靈感。當人處在輕躁狂狀態時,他的創造力被極大地激發、可達到顛峰狀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荷蘭畫家梵高、美國作家海明威,他們創作的高峰之作大多是在輕躁狂的發作時期,而都以自殺結束了生命。在心理門診中,雙相障礙患者往往“愛折騰”,喜歡搬家,愛跳槽,愛換伴侶,離婚率高。重度雙相情感障礙應及早、及時就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