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不同,孩子有著自己的保暖style,總結來說就是“三暖兩涼”,掌握這個口訣,孩子就能健康過冬。
保持孩子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適當溫暖”就是不可過暖,否則背部出汗多,汗水變涼后容易因背部濕涼而患病。
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會肚子疼,從而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因此,天冷時給孩子24小時戴上肚兜,是保持溫暖的好方法。
腳部是陰陽經絡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雙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用熱水給寶寶泡腳,豈不更有效?專家回應:千萬別!在幼兒時期,寶寶的足弓還沒有形成,骨頭和關節很有彈性,腳底堆積的脂肪也會使足弓不明顯。常用熱水給幼兒洗腳或燙腳,足底韌帶會遇熱變松弛,不利足弓發育形成和維持。足弓發育不良不僅容易造成腳部永久性畸形,還可能使脊柱的生理彎曲發生變形,嚴重時甚至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影響。
給孩子洗腳,水量水溫都有要求。專家建議使用溫水,夏天在38~40℃之間,冬天在45℃左右,水量以沒過整個足部為宜,浸泡3~5分鐘即可。洗完給寶寶捏捏腳,有助睡眠和生長發育。
孩子由體表散發熱量,其中1/3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甚至昏迷。中醫認為,頭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腳暖,則必定氣血循環順暢。
穿著過于厚重臃腫或蓋太多被子會壓迫孩子胸部,影響正常呼吸與心臟功能,還容易造成內熱。肺就像兩片葉子,它正常伸展開,才能發揮吐故納新的功能。
孩子不會說話,難倒了爸媽,該如何判斷孩子的冷暖?新生兒及早期嬰兒血液分布不均勻,多集中在軀干及內臟,四肢較少。所以,寶寶穿得多少,不可以用手腳冷熱來判斷。最好的方法是摸鼻梁溫度,若孩子冷,鼻梁就會是涼的。這是因為,鼻梁至鼻尖血液是最不豐富的,當孩子冷時,肢體會發生收縮,血液流通不順暢,溫度就低。若鼻梁處出汗,那就證明捂熱過度了,可以撤一點衣服。
寒冷時節,讓寶寶健康過冬是所有家長的心愿。穿衣、洗澡、睡覺是給孩子保暖的三個重要時刻,選對方法很重要!
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代謝快,‘火力壯’。因此,冬天給孩子保暖不能一味加衣或提高室內溫度。
正確的穿衣方法是根據氣候、室內溫度及孩子情況隨時增減。新生寶寶(出生28天內)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3個月大時,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在室內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注意別受風即可。
冬季大部分地區早晚涼,中午暖,可以選擇輕薄、保暖的衣服,給孩子多穿兩層。比如,一件貼身的衣服,加上一件保暖服,再加上一件防風外套,這樣,中午氣溫升高時,就可以去掉中間一層了。
許多老人認為,孩子洗澡洗得勤容易感冒。事實上,在媽媽肚子里的這段時間胎兒都是待在水中,出生后他們同樣離不開水。從孩子的身體結構來說,年齡越小,體內水分比例越大,幾乎要占到剛出生時體重的75%。孩子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如果沒有水的滋潤,汗腺分泌物會黏附并滯留在孩子身上,容易導致孩子感染。
洗澡水的溫度比體溫高3℃最合適,用38℃—40℃的水給孩子洗澡就可以了,太熱反而會傷害寶寶嬌嫩的肌膚,過大的溫差也容易導致孩子生病。
冬季給寶寶洗澡時間應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可以把沐浴露、浴巾準備好,放在手邊,將干凈的衣服一層層放好,棉襖在最下面,然后是毛衣、內衣、打開的紙尿褲,并用熱水袋等將其焐暖。盡量減少孩子光著身子的時間,可先讓寶寶穿著內衣褲洗頭,然后再洗澡,以減少著涼的幾率。
小孩的腹瀉、消化不良、感冒發燒,很多都是由腹部受涼引起的。但由于孩子睡覺時往往不老實,愛踢被子,家長稍有疏漏就有著涼的危險。
睡覺時,較小的孩子最好穿上一個小肚兜,再使用睡袋,這樣可以免除家長半夜起床為孩子蓋被的麻煩。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穿上連體服或背帶褲,或用毛巾將腹部裹起來,自己睡的孩子尤其需要這樣。
俗話說得好,“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別捂孩子!別捂孩子!別捂孩子!重要的事情生命君說上三遍。最后,衷心希望每個萌娃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