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成為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殺手”。這種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無癥狀心悸缺血,還會引起心絞痛,導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許多冠心病患者更多是對健康知識的匱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了病情加重甚至猝死。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冠心病,得了冠心病,應該如何科學保健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健康網打造《“健”識早知道》專欄,本期將為您梳理冠心病患者日常用藥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與您一起變身成為健康知識小達人,將健康進行到底!
“救命藥”你吃對了嗎?
硝酸甘油屬于硝酸酯類藥物,是緩解心絞痛的常用藥物。它能在人體內釋放一氧化氮,使動脈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組織內的“環鳥苷酸”增多,能夠很好地調節血管擴張。除了心絞痛應急之外,硝酸甘油還能夠降低血壓和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需要舌下含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藥效的充分利用。必要時可咬碎置于舌下方,口腔太干燥的話含少量白開水。服藥時,要采用坐姿,這樣可盡量減輕心臟負擔,緩解病情。
患者站著含服會出現由于頭部位置高和四肢血管擴張而產生低血壓癥狀,并引起暈厥;而躺著含服,心臟位置會更低,此時大量血液回流至心臟,會導致心臟儲血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臟負擔的同時,還會使癥狀更加難以控制。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急救,癥狀發作后當即含服1片,時隔5分鐘后不見效果可再含服1次,最多連服3次。【詳細】
冬季冠心病高發 專家解析科學用好“救命藥”
冬季是冠心病高發季節。專家指出,掌握冠心病急救知識,科學用好冠心病“救命藥”對于冠心病防治尤為關鍵。
湖南心血管病專家、湘雅三醫院江鳳林副教授介紹,冠心病患者出現心慌、胸悶、心前區不適等先兆癥狀時,應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絞痛發作后再含服。患者在發病時含服兩次速效救心丸后,胸悶或胸痛等癥狀仍不能緩解時,應迅速就醫,切忌反復含服,延誤治療。
患者心絞痛發作沒有規律性,因此應時刻備好急救藥品。同時,冠心病患者可以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硝酸甘油片。
專家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片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長期服用可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因擴張腦血管致使部分患者出現頭痛不適而不能耐受,還對血壓有影響,且禁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嚴重貧血、青光眼、顱內壓增高和已知對硝酸甘油過敏的患者。【詳細】
亂補鈣易心梗
《美國醫學會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血鈣水平相關基因突變與 心血管疾病風險存在明顯關聯。病人亂補鈣會導致血鈣水平升高,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詳細】
長服心血管病藥 慎防傷眼
專家指出,一些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已被臨床證實的確對眼睛有一定的影響,長期服用可對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不過,需長期服用降血脂、降血壓、調節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發現眼有不適也無須如“驚弓之鳥”。如果癥狀輕微,可先冷靜觀察,如果癥狀較明顯應及時跟主診醫生溝通。【詳細】
他汀類藥物 對預防老年心血管病或并無益處
許多老年人服用他汀類藥物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雜志近日載文稱,對參與某臨床試驗老年人的數據分析顯示,患有高血壓和中度高膽固醇血癥的老年人服用他汀藥物對降低死亡率或冠心病發作并無益處。【詳細】
高劑量維生素D或無法保護心血管
《美國醫學會雜志·心臟病學卷》上的研究結果顯示,每月服用高劑量維生素D無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許多人希望通過補充維生素降低疾病風險,但有證據表明這是在浪費時間與金錢,不如多吃些蔬菜有益健康。不過也有專家認為,不排除調整維生素D的服用劑量、頻率和時間后能夠起到預防效果。【詳細】
心血管病患者不要自行選擇用藥
許多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常根據自己的病情和別人的推薦,向醫生索取處方藥。處方藥就意味著必須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由醫生慎重選擇,不能由患者自行選用。
例如,很多患者不僅甘油三酯高,同時膽固醇也很高,醫學上稱為混合型血脂異常。對于這些患者,有時需要用降甘油三酯的藥物,有時需要用降膽固醇的藥物。筆者經常見到患者將這兩種藥同時服下,殊不知這樣做會明顯增加發生肌溶解癥的機會,以及引起肝功能損害等并發癥。【詳細】
心血管病調理,中藥打粉靠譜嗎?
很多藥店都提供買中藥免費打粉的服務,非常實惠。有的患者看到復方丹參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參和三七,就想到藥店買些丹參和三七,打成粉來吃,既便宜又實惠。
藥學專家介紹,一個藥物的誕生要經過漫長而嚴謹的研發過程,要考慮藥味加減的變化、藥量加減的變化、劑型更換的變化,幾種主要成分的藥物打粉混合并不能等同于藥物。【詳細】
他汀能讓血管變年輕嗎
他汀是心腦血管患者的常用降脂藥,網上近日有傳言說服用他汀能讓血管變年輕,引發廣泛關注。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主管藥師宮麗麗表示,可以明確的是,他汀不但能減少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和冠心病死亡率,還能減少卒中風險,降低總死亡率,尤其對高危患者,更是早用早獲益。但這并不是說,服用他汀就能讓血管變年輕,因為血管損傷一旦形成,只能通過控制諸如血脂等其他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來降低心血管風險,和直接“修復血管”是兩個概念,不能望文生義。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患者因恐懼他汀的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對此,宮麗麗表示,服用他汀“利”遠大于“弊”。從臨床上來看,常規劑量或中等劑量的他汀是安全的,到現在為止,無任何臨床證據表明,他汀與加速衰老、致癌及影響認知存在因果關系。同時,也不必過于擔心肝臟問題,只要肝酶正常就說明安全性很好。某些情況下,少數患者用他汀后,可能會出現肌肉疼痛無力、反胃、腹瀉等癥狀,此時患者應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或聯合用藥,而不是擅自停藥。總而言之,只要定期隨診、監測,就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相關風險,患者應正確看待他汀副作用,不可因噎廢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