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長期慢性咳嗽,先后接受慢性咽炎、哮喘治療后都無明顯好轉。一次問診中,小明突然回憶起一個細節:躺著時更容易咳嗽。最后才確診為鼻后滴流綜合征(PNDs)。
患者及很多臨床醫生都習慣將慢性咳嗽歸咎為慢性咽炎、支氣管炎、哮喘等,并常把咽癢咳嗽統稱為“慢性咽炎引起的咳嗽”。鼻后滴流綜合征是鼻炎、鼻竇炎病人鼻腔炎性分泌物倒流,經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對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發咽部不適、咳嗽,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
鼻后滴流綜合征患者大都有鼻炎、鼻竇炎等慢性鼻病病史,主要在白天會陣發或持續咳嗽。多數患者還伴有鼻內分泌物后流、口腔黏液附著、咽部發癢、有異物感,并頻繁清喉;檢查咽后壁有黏液附著。
確診需做鼻腔、鼻咽部、咽喉部檢查、鼻竇CT檢查,如有過敏性鼻炎,還需要做過敏原檢測。咳嗽變異型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等病也均可引起慢性咳嗽。其中咳嗽變異型哮喘主要表現為長期頑固性干咳,常在吸入刺激性氣味、冷空氣、接觸變應原、運動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誘發,多在夜間或凌晨加劇。有的患者發作有一定季節性,以春秋為多。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多表現為陣發性咳嗽,夜間明顯,伴胃灼熱和反酸、聲音嘶啞等。
首先要治療原發病;其次是對癥治療,局部滴、噴鼻噴霧劑;同時,還可通過促進黏膜功能恢復、促排鼻腔分泌物,減輕鼻后滴流。對由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鼻后滴流綜合征,應考慮手術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