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困在圍城中,對自己婚姻的滿意度并不高。一般不出現大的矛盾,為了孩子,為了老人,為了當初的那點情分,一部分人選擇了隱忍。而有些人似乎眼里揉不得沙子,婚姻出現點問題,就激憤離婚。離婚后后悔的也不少,其中也有人想著復婚,可是復合的卻不多,總是會因為諸多問題而事與愿違,漸行漸遠。
據相關婚姻專家研究,其實80%的離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不過很多人在婚姻出現危機時的那種迷茫和痛苦中,很難正確、理性地處理危機。往往采用死纏爛打、賭氣冷戰、討好獻殷勤,找朋友或者親友勸說,甚至順其自然看緣分等錯誤方式,導致情況越來越糟,直至勞燕分飛。
離婚對于男女雙方都是痛苦的,沒人想走這一步,他(她)為何會離開,是因為感情問題的不斷積累,他(她)累了,覺得你不會改變,無奈選擇的分手。而大多數人用了錯誤的挽回行為,給了對方很大壓力。對方不僅看不到你的改變,還承受了更大壓力,自然也就會導致他(她)無動于衷,甚至越來越糟,最終選擇放棄。
婚姻只有兩個人共同維護才有可能走得更久遠一點。可是生活中的我們,有時候就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成為導火索,而發展成可能導致兩人感情破裂,最終走向離婚。其實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問題發生,那如果婚姻真的走到了那一步,應該怎么辦呢?用一種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挽回他(她)的感情,修復各種原因造成的裂痕是關鍵。
心理學和家庭婚姻方面的書籍有一個詞“自我覺察”。在心理學范疇,自我覺察就像是,拿一面鏡子來照自己,看到自己當時的情緒、感受,反觀自我,然后做出正確的反應,做到自我修正。
往往婚姻出現問題,大多情緒失控的一方是女性,因為女性特有的心態,容易陷進具體的事情難以自拔。
比如,在坐月子的時候,婆婆沒有好好做飯,丈夫沒有好好陪伴,家里人忽略了她的感受……這些事情郁結于心不能釋然,有的已經過去了好多年,而每次和丈夫吵架她竟然還會拿這樣在旁人感覺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來說事,來證明別人對自己的虧欠。
其實,如果當時能及時自我覺察,學會換位思考,或許就能及時解決當下的矛盾,心里不存疙瘩,這樣婚姻生活才能和諧美好。
婚姻中的自我覺察,應該是經常性的,比如,每次為什么吵架,吵完了、和解了,我們有沒有反思自己,從中吸取教訓,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
生活中有矛盾是常態,有了自我覺察這面鏡子,我們就會在事情發生后,拿出這面鏡子來照出此時此刻內心真實的自我感受,然后冷靜地看看鏡子的反面,或許對自己有幫助。
比如,和婆婆有了矛盾,我們是不是也冷靜下來,站在婆婆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我們是不是就不會那么憤怒、無助和傷心?婆婆心疼兒子,你也愛丈夫,這是兩個人共同的地方,是能達成共識的。然后再來分析問題,婆婆這樣做是為啥?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做小輩的低一下頭,或許事情就過去了。
自我覺察,可以止息我們的痛苦,把我們從當下的情緒中拉出來,冷靜地面對矛盾本身,和我們在矛盾中的角色。
事實上,自我覺察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從情緒當中拉出來,不容易受到沖動和情緒的控制,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如果是剛開始自我覺察的人,可以在過后對自己進行反觀。隨著自我覺察的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幫助我們加快走出情緒的時間,及時調整心境。
比如憤怒,當我們在憤怒當中,我們沒有反觀自己,只是沉浸于憤怒當中,隨波逐流。可是發現自己正在憤怒當中,就好像有另一個我站在自己的面前,看著自己對自己說“你剛剛很憤怒”“你憤怒的原因是什么”。
當這一念之轉后,自我的意識已經從情緒中跳了出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憤怒中而進行自我覺察之時已經過了那個最激烈的情緒。
如果情緒失控,過后我們會感覺到羞愧和自責,那我們嘗試著原諒自己,我們允許自己犯錯誤。因為我們知道不能回到上一刻,不能改變那個事實,我們也知道自責不能阻止下次不再這樣,所以我們選擇原諒自己。
在婚姻中,我們往往莫名地因為小事而情緒失控,說了不少傷人的語言。過后,我們覺得身邊的人因此而受到傷害,就要誠懇地和對方說出來自身的感受,向對方道歉并詢問對方的感受。這樣,可能一件糟糕的事情會變成一次有益的溝通。當雙方的內心產生真正的情感鏈接,心中的愛就會流動起來,關系可能會更親密、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