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互為表里;
所以,成語里有“肝膽相照”一說。
很多現代病都與晚睡晚起;
耗傷了肝膽的陽氣有關;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膽非常重要,
因為“十一臟腑取決于膽”
所以,養生應從養肝膽開始。
我們先從西醫解剖學的角度直觀地看看“肝膽互為表里”的緊密關系,肝位于人的腹腔,橫膈之下,右肋之內。膽位于右肋下,是一個梨形的中空囊狀器官,通過筋膜依附在肝的短葉間,膽汁由肝的精血化生,貯藏在膽囊里,進餐后,在肝氣的疏泄作用下,分泌膽汁,經過脾胃,并注入十二指腸里,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智勇雙全看肝膽
人體是一個奇妙而完備的自組織系統,被稱為“人身小宇宙”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它又像一個微縮的國家。所以,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將人體內的器官分別對應了一個國家的不同職能。
那么,肝膽在一個國家里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黃帝內經》中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這說明,肝是護佑國君(心為“君主之官”),平定諸亂(西醫稱為“解毒”)的將軍
肝身為“將軍之官”。一定是智勇雙全,而不是有用無謀,。所以,一旦將軍不司職,國家必定會亂子。同理,肝出了問題,不僅物質身體出現疾病,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情。比如,肝氣升發太過,處理事情就急躁,辦事草率,沖動,事后往往后悔,反之,肝膽的陽氣不足,遇事就會優柔寡斷,猶猶豫豫,容易錯過時機。
再來看看《黃帝內經》中對肝的描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相當于現代社會的司法部門,需要在是非之間保持不偏不倚,冷靜中正的判斷,并有果斷的決斷力。平時我們常說一個人膽大膽小,指的就這個人膽的陽氣足不足,膽氣虛,遇事就容易被形容為“膽小鬼”,“膽小如鼠”,“聞風喪膽”,“嚇破了膽”,“膽顫心驚”反之,一個人膽氣很足,旁人就會贊許他“有膽量”,膽識過人“。中國古代沒有”憂郁癥“這個病名,只是將“憂郁癥”的一些癥狀,比如膽小,多疑,潔癖,善太息(常嘆氣)等歸類為“膽氣虛”。現代憂郁病的主要原因睡覺太晚,傷了肝膽的陽氣。
從《黃帝內經》對肝膽的定義可以看出,物質身體的平衡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肝善謀慮,離不開膽的英明決斷,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膽附于肝”相為表里,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同濟,勇敢乃成“。一個人若肝膽的氣血充足,不僅精力充沛,做事有條不紊,效率高,而且,處理事情果敢,有魄力,而不會畏首畏尾,或意氣用事。
肝膽養生七要:
1“子時”前入眠
《黃帝內經》講“十一臟腑取決于膽”,取決于膽的什么呢?那就是重要的升發之機;因為;膽經最旺的是“子時”正是天地陽氣初升的時候,如果這時不睡,不僅無法養長肝膽的陽氣,還會耗傷陽氣;
2“驚蜇”起床
3心情平和
肝做為疏通人體的通道,非常嬌氣而敏感,一遇到不順心的事,體內的氣機就會不順暢,《黃帝內經》中說“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不止大怒傷肝,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太過,都是傷肝的病因;
4常閉目
5晨起拍膽經
6疏通肝經
肝火大的人按摩肝經循環行在腳背上的太沖穴,可以平肝氣。另外,將腳底板翻朝向自己,用左手手掌將左腳腳趾向上向外翻起,這時,用右手按壓左腳地板,會發現一條硬筋,也是肝經循行于腳的一條路線,肝氣虛的人,這跟筋不明顯,而肝陽亢,或有內熱的人,這跟筋多會很硬,缺少彈性。晨練時可按壓此經。
7養肝食療法
肝身為“將軍之官“一定是智勇雙全,而不是有勇無謀。
所以,一旦將軍不司職,國家必定會亂子。
同理,肝出了問題,不僅物質身體疾病叢生,還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情。
肝膽簡易自診
眼睛:“肝開竅于目”。肝的精氣充足,視力好,雙目炯炯有神,“肝氣不足”(即“陽虛”)眼窩多凹陷,目倦神疲;相反,“肝陽亢進”;一般眼球外突,眼袋大,脾氣急燥,愛發脾氣,易目赤腫痛。平日溫和的人若眼代大,說明克制力強,但容易獨自生悶氣。“肝陰虛”指的是體內血液和津液等起到濡養潤滑作用的物質不足,臟腑好比機器缺乏潤滑油而干磨生熱。肝陰虛的人也會出現目赤腫痛,以及視物模糊,夜盲等;
眼淚:“淚為肝之液”即是肝的精血所化,可以起到潤眼,排除異物的作用,肝陰虛,淚液就分泌少,眼睛干澀。肝膽陽氣太虛的人長覺的委屈,愛哭;
舌頭:肝膽陽氣不足人,舌色淡,苔白。陰虛內熱的人,舌色紅,重者呈絳色。另外,舌兩側對應肝膽。有針刺般的紅點或黑點,或淤青,說明肝膽有熱。
頭痛:“不通則痛”,氣滯血淤會使人頭痛,,具體來看,依照肝經和膽經的循行路線,頭頂痛,是肝經不暢的原因,頭兩邊痛則是膽經的問題。
面色:肝氣疏泄不足,膽汁無法正常進入十二指腸,滯留脾胃,“脾主肉”膽汁等積物溢于于皮膚腠里,就會出現面色萎簧,無光華,以及面斑。
乳腺:女性出現乳腺增生,或患乳癌,都與肝氣郁結,氣滯血淤有關。需要及時調整作息,飲食及負面的情緒習慣。
指甲:“肝主筋,其華在爪,”肝陽氣充足,藏血功能正常,指甲是健康的粉紅色,有光澤,質地堅韌;反之,肝氣血不足,或有血淤,指甲就會色淡,甚至色黑,質地萎軟,
腿腳:“肝主筋,膝為筋之府,”這里的筋指的是身體的韌帶,肌腱等部分。肝氣不足,就會腰膝酸軟,,肝陰虛,也會腰膝酸軟,區別在于:肝氣不足的人體寒,怕冷,肝陰虛的人易生內熱。肝陽亢進的人,坐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抖動腿腳,或者坐不安寧,來回走動,這些都是“肝燥”的一個外向。
尿液:當膽汁不能順利加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吸收,可能上逆,導致口吐黃水,也可能從尿里排出來,尿液顏色就會象濃茶一樣變深;
月經:女性睡覺太晚,節食減肥等,都會造成肝血不足,出現經量少,色淡,延期,甚至提前閉經。肝氣太虛,無法固攝肝血,會出現經期長,量多,淋漓不凈,甚至血崩。痛經是因為肝氣不暢。
大便:肝氣升降機制失常,膽汁分泌減少,或無法及時注入腸道參與消化吸收,就會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和腸道疾病,。比如,有一類人,體型偏胖,脾氣大或內急,便稀,不成型,有的一天大便多次。也有的人便并不干硬,卻便秘,是陽氣不足,污穢無力下行的原因。
陽痿:中國古代又稱男性生殖器為“宗筋”,“肝主筋”,肝氣不足,就容易出現陽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