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普洱茶的品評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四個字就能概括:賞、聞、嘗、看。
怎么說呢?就是:
欣賞湯色——聞嗅香氣——嘗試味道——評看葉底
【欣賞湯色】
開湯品賞是品茗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過長,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會導致湯色易變。所以要賞湯色宜早不宜遲。
1、茶湯顏色
湯色與儲藏環境的溫濕度及微生物種類密切相關,但是一般來說,新茶的湯色大概有黃綠到橙黃三種品級,1到5年的存放期的普洱茶湯色一般都很淡。
而醇化期則有橙紅到寶石紅的區別,只有5到30年的存放期的普洱茶才會有如此湯色。
30年以上陳茶就會呈現酒紅色。
2、透明度
從透明度方面來看區分就比較簡單,清澈和渾濁,這和顏色深淺是有區別的。從沖泡手法、選料(濕倉茶、發霉過的普洱茶)都會導致湯色渾濁。但又另外一種情況,春茶芽頭絨毛居多,沖泡時茶葉毫毛沖入水中,也會造成湯色渾濁。
3、粘稠度
水樣的、流動的、稠密的、濃厚的、油狀的、粘稠的。粘稠度也和存放時間有關。
【聞嗅香氣】
品茗高手聞到茶葉就能分辨茶葉好壞、翻炒程度、甚至存放年限是不無道理的。
1、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葉炒得很生。
生青味——茶葉炒得不熟的生澀氣味。
清香——優質曬青毛茶還沒進入自然發酵階段。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時。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時。
2、成熟的
蜜香——自然發酵后的普洱生茶。
木香——樹齡約在兩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產生的香氣。
陳香——生茶長時間存放。
樟香——木脂氧化。
藥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陳香混合產生的類似中藥的香氣。
3、特殊的香氣
干菌香——酵母菌產生的香氣。
果膠香——優質古樹茶的特征香氣之一。
4、異味
煙味——煙氣味。
焦糊味——部分炒糊的。
炒青味——不是被曬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產生的類似青毛豆或的氣味。
烘青味——不是被曬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產生的類似炒板栗的氣味。
紅茶味——茶葉鮮葉采摘后沒有及時攤涼。
水悶味——茶葉鮮葉殺青后沒有及時曬干。
霉味——發霉。
異雜味——異味被茶葉吸附。
5、香氣層次感
單一的——只有一種香氣。
豐富的——有多種香氣。
有層次的——一從熱到冷會有很明顯的不同香氣。
變化的——每一泡之間香氣會有較明顯的變化。
6、香氣質量
高揚——持久的香氣。
下沉——回味才能品出的香氣。
內斂——豐富協調而持久的香氣。
【嘗試味道】
品評普洱茶的時候,最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合理利用舌頭;
尖品“甜味”;兩側前端評定茶的醇和度;兩側后端評判是否“發酸”;舌心感受“澀味”;根則體會“苦味”。
二是把握好茶湯的“評味溫度”;
品評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較適合評味。
三是評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甜味——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普洱茶屬于大葉種的茶葉,成份相對的就很飽和濃厚,經過長期陳化、苦和澀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減弱,而糖份仍然留在茶葉中。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經過我們的祖先長期的培養變成為今天的‘栽培型’茶樹。在經過出色的制茶工藝,苦味甚至完全消失。
澀味——沒有了苦澀,而仍然能表現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稱為好茶了。
酸味、水味——出現酸味和水味一般都是普洱茶中的次品了。
無味——大多數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
3、水路:粗糙、滑的、絲滑的
4、喉感:干燥、發干、甘甜、潤。
5、回味:持久、中等、短暫、無。
【評看葉底】
浸泡后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的真實品質。
一靠嗅覺辨別香氣;
二是靠眼睛判別底的老嫩、勻整度、色澤和開展與否,同時還觀察有無其它雜物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