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米油鹽醬醋茶,茶雖位之最后,但也說明作為生活的調劑品,它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中,我們常說,“字如其人”,事實上茶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在自在做人和為人處世方面最能彰顯。
比之古人,現代人喝茶的少之又少,懂茶的更是屈指可數。而且時下的人做事向來都是匆匆忙忙,燈紅酒綠之下,越來越少的人能夠靜下心來去品味茶之美,體會人生的樂趣。
我們往往說距離產生美,其實慢,也會產生美。
物欲橫流、人心躁動,每日行走于車水馬流之中,無論是生活中的人或事,還是路途中的風景,于自身都而言是匆匆而過,甚至連一個眼神都欠奉。
但是忙碌之后只會越發空虛,所有的繁華、匆忙到最后皆成為過往云煙,最后還是歸于平淡。
唯茶需要靜,需要慢,就在這沉靜和緩慢之中,方能“偷得浮生半日閑”,讓自己從忙碌與煩躁中抽身而出,煮、泡、沖、洗,無論任何步驟,用耐心和靜氣煮一壺好茶,品,而后得以洗心,與沉靜之后方能看到生活之美。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才者樂茶。身負才學的人,多數愛茶。
納蘭容若一生愛茶,這位地地道道的茶人曾有名句“賭書消得潑茶香”,可見書與茶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兩種東西,或許是因為他“一縷茶煙透碧紗”的情懷,使得后人多對其喜愛有加。
老舍也喜歡茶,曾著有《茶館》,可見其對茶愛的深沉,他曾在《多鼠齋雜談》中提及:“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于這浮世之中,談何容易,但是茶卻是世人一個脫離風塵,洗滌心靈的一劑良藥。
茶之美,不僅僅在于茶本身,更在于品茶人的心境。
真正的品茶,品的是一份穩重,一份踏實,更是一種脫離世俗和風塵之外沉靜。書中有黃金屋和顏如玉,而茶中有“凈化劑”,與沉浮之中皆能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