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和尚在寺院擔任撞鐘一職,
按照寺院的規定,
他每天必須在早上和黃昏各撞鐘一次。
如此半年下來,
小和尚感覺撞鐘的工作極其簡單,倍感無聊,
于是他就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應付差事。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將他調到后院劈柴挑水,
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之職。
小和尚覺得奇怪,
就很不服氣地問住持:“難道我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
住持告訴他:
“你的鐘撞得固然準時,也很響亮,
但是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
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鐘的意義。
鐘聲不僅僅是寺里作息的準繩,
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
因此,鐘聲不僅要洪亮,
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一個人心中無鐘,即是無佛;
如果不虔誠,怎能擔當撞鐘之職?”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東方生命研究院潘麟導師說,修行有一個東西貫穿于它其中,這個東西就叫“真誠”。
“不誠無物”,
如果你少了真誠,
你的修行就是一個空殼,什么也成就不了。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
為什么得道者鳳毛麟角?
最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不誠。
因為不夠真誠,所以沒有成就。
打坐、禪修、靜慮只是若干解脫之路之一,
但不是僅限于此。
還有比這個方法更重要的另外一個方法叫做“真誠”之道。
只要你真誠,不打坐一樣成佛,不打坐一樣解脫,一樣能夠獲得所有生命的圓滿和覺醒。
在人世間做事,需要真誠;
從人世間退回來,退到內在的修行,同樣需要真誠。
只要真誠,僅僅是保持著一種真誠就夠了。
哪怕你不修行,同樣可以獲得成就。
因為,真誠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