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中國煤炭報》3版
6年前,荊各莊礦可采儲量不到300萬噸,1年虧損近2億元,靠加大儲量挖潛力度延長礦井服務年限的同時,他們靠承攬工程已累計創效4.2億元,2016年的目標是對外創效2億元,“如果達到目標,即使產量降到100萬噸以下,甚至50萬噸,也能養活全礦職工”。
本報記者
走進開灤集團荊各莊礦業分公司的辦公大樓,迎面是墻上的一行大字——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型礦井,金底紅字,頗有氣勢。6年前,荊各莊礦可采儲量不到300萬噸,1年虧損近2億元。轉型發展,對荊各莊礦來說,迫在眉睫。
這行大字的側面墻上,有一張中國地圖,上面標注著荊各莊礦在外承攬各項工程的地理位置。這就是該礦近幾年探索的轉型發展的路徑。
四五年間,他們靠承攬工程已累計創效4.2億元,在大部分煤礦陷入虧損之際,這個資源枯竭煤礦扭虧為盈。聽說這張地圖快換新的了,這回或許是張世界地圖。
出路出路
2008年底,王學俊擔任荊各莊礦業分公司的經理,按煤礦老習慣,也就是荊各莊礦礦長。那時,大廈將傾、悲觀失望的情緒正在該礦職工中蔓延。
荊各莊礦1979年投產,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歷史。時至新世紀,核定產能120萬噸的荊各莊礦,在開灤集團只能算是個小礦了,生產的又是價格平平的電煤。
荊各莊礦的資源枯竭問題在十幾年前便已顯現。2006年,開灤集團將其與正在建設的東歡坨礦合并,以便將來荊各莊礦停產后職工轉移。但由于種種原因,兩礦在2008年底又分立了。
“全礦都覺得天塌了。”荊各莊礦業分公司綜合辦主任鄭立生這么形容當時的人心惶惶,“一下子失去了希望?!?/span>
4000多名職工,可采資源不足300萬噸,1年虧損近2億元,明天怎么辦?面對渺茫的前途和嚴峻的局面,有些頭腦靈活的人,開始想辦法調走。
尋找新的接續資源,短期內難以落實??磾偸貥I,等著國家出臺關閉破產政策或開灤集團給予新的出路,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礦井關閉進入倒計時。
“困難困難,困在家里更難;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了才有路?!蓖鯇W俊當時提出,“我們作為國有大礦,擁有管理、技術、人才等許多優勢,只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大力開發外部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資源枯竭煤礦的轉型發展之路。”
從2009年開始,該礦一方面加大儲量挖潛力度,盡量延長礦井服務年限,為轉型發展提供掩護和支撐;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外部市場。
萬事開頭難,在那段日子里,礦領導帶隊輾轉遼寧、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等?。ㄗ灾螀^),考察了很多項目,但都不理想。
2010年3月,剛在遼寧開完會的王學俊,獲悉太西煤集團有意請人托管紅沙崗礦。他立即驅車2000多公里,趕到了位于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太西煤集團總部,簡單接洽后,才知道紅沙崗礦離總部還有500多公里,且都是沙漠公路。冒著鵝毛大雪,經過整整一天的艱難跋涉,王學俊一行終于在傍晚時分抵達了紅沙崗礦。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多次考察、互相了解、艱苦談判,5月20日,荊各莊礦與太西煤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托管紅沙崗礦。
6月3日清晨,也就是不到半個月后,荊各莊礦第一批20名開赴紅沙崗礦的職工踏上了征程。在該礦的辦公樓前,礦領導、中層干部和職工家屬們列隊歡送。
“盡管領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送辭,但諄諄叮囑和殷殷囑托掩飾不住那份悲壯和傷感?!鼻G各莊礦業分公司培訓中心主任楊曉麗的丈夫佟保勤也在20人之列,“隨著車緩緩地開動,我的眼淚像小溪一樣在臉上肆意流淌著。盡管他們只是去工作,但我有一種送丈夫上戰場的感覺?!?/span>
從那天開始,在這幢辦公樓前,這樣的場景一次次重演。每每有大批隊伍外出,礦領導都親自壯行。一批又一批的荊各莊礦職工開赴外埠,甘肅、山西、四川,不久的將來,還有印度。
外出創效
目前,荊各莊礦已有1300多名職工轉戰外埠。
“在外頭工作,生產不是最難的事,生活才是大問題。”在采掘區隊擔任過黨支部書記和區長的鄭立生,也曾是外出創效大軍中的一員。說起如何讓職工愿意去外地、安心在那里工作、平安往返這些事,他的話匣子就關不上了。
紅沙崗礦是他們外出創效的第一站,位于因缺水、風沙和貧困聞名的甘肅省民勤縣。該礦距民勤縣縣城70多公里,在茫茫戈壁之中,四周沒有人煙,因而連圍墻都省了。從唐山到此2000公里,路上需花費兩天時間。荊各莊礦最多時有600多名職工在這里工作。
每天晚飯后,礦上修的1.7公里長的迎賓大道上,隨處可見給家里打電話的唐山人,這是他們散步的唯一去處。除此之外,大家的娛樂就是數星星。
思鄉是外出職工的“通病”,每隔幾十天,他們被安排回唐山集中休息一段時間。每次要回家的前一夜,大家都睡不著?;丶业拇蟀驮缟?點發車,常常有職工早上三四點就抱著行李坐到車上等著了。“我們的職工真是好,就算這樣,說讓走就走。”鄭立生說。
有一次,礦上給他布置緊急任務,5天之內要帶一支100人的隊伍到位于甘肅慶陽的劉園子礦。動員會開過后,他的辦公室來了十幾個人反映困難。
“有些人是真有困難?!编嵙⑸f,有名職工的父親得了癌癥剛去世,母親現在又被發現癌癥晚期,他說“等送走了老母親,讓我上哪兒都行”。動員會后的第三天清晨,除了6名職工因確有困難被批準留下,其他人一個不落地到區隊集合出發了。他們要去的地方,從銀川火車站下車后還需倒三趟汽車、花七八個小時才能到。
關山遠隔,身負重任,在荊各莊礦外出創效的隊伍中,這幾年間,有不少人在父母、岳父母或祖父母臨終之際沒趕上送終。
一名正在紅沙崗礦工作的職工,父親病危,家里聯系不上他,電話打到了區隊。鄭立生趕緊派人通知還在井下的職工立刻上井,并特意囑咐,別告訴他什么事,只說區里找你,免得他一著急出安全事故。
當天沒有回唐山的火車票,鄭立生就找車把人送到90多公里外的金昌火車站,讓他先去蘭州。“然后電話指揮,告訴他出站往前兩個路口有到機場的大巴,坐最近一班飛北京的航班。北京機場有到唐山的客車,可以到指定地點接人,我又把司機的手機號告訴了他?!编嵙⑸f,很遺憾這名職工還是沒趕上見父親最后一面,但大家都盡力了。
一名在紅沙崗礦工作的職工說,過去在荊各莊礦,工友之間偶爾還拌個嘴,到外面倒像一家人一樣。有一回他發燒,夜里班長幾次起來摸他的頭,他感動得哭了,幸虧屋里黑,沒讓班長看見。有人生病需要去醫院,總是領導找車,工友輪流陪護,有時大伙兒還幫忙湊錢付醫藥費。
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了礦井的轉型發展”和“不能給開灤集團和荊各莊礦丟臉”的想法深入人心。在紅沙崗礦,這個技術過硬的團隊僅用1年時間,就幫助該礦達到了月產量10萬噸。
抽調人手
這幾年,荊各莊礦千方百計在外找市場。他們對此有三個形象的比喻。
一是既抱西瓜又撿芝麻,無論業務量大小,能推介荊各莊礦品牌的項目就接。二是騎著馬找馬,一邊干一邊尋找新的業務,全員尋找工程信息。三是公雞母雞都買,重點買母雞,公雞用來吃肉,代表一次性的效益,母雞用來生蛋,意為培育長遠市場。
目前,荊各莊礦已經整體托管了紅沙崗礦、山西勝利煤焦、山西華燁煤業、內蒙古多倫協鑫煤礦、四川昂州北礦五個項目,承攬了甘肅劉園子礦掘進和綜采工程,在開灤集團內部,荊各莊礦還承攬了一些單位的安拆、綜采等工程。
“印度江基拉煤礦項目已經簽約,就等9月份正式派人過去?!编嵙⑸榻B,該煤礦進口了中國的煤機裝備,荊各莊礦的職工去管理和使用這些設備,需要派30多名職工,預計創收1500萬元。
如今,荊各莊礦在外創效的職工已經達到1300多名,占全礦職工總數的三分之一。據介紹,他們在外打拼掙到的錢,已超過全礦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這筆收入不僅讓自己有了超過開灤集團平均工資水平的收入,還能反哺礦上。
在尋找業務的同時,如何“擠”出更多職工外出創效,成為考驗該礦的另一個問題。該礦為此提出了“人人都是利潤源、人人價值最大化”的用工理念。
劉愛鳳和趙芳是荊各莊礦立井信號把鉤工。2012年之前,她們都在燈房工作。2012年,礦上拿出信號把鉤工和絞車司機兩個原本專屬男工的崗位,在全礦公開招聘女工,劉愛鳳和趙芳報了名。經過筆試、面試,她倆和其他第一批25名女工競聘到了新崗位,將原先這些崗位上的男工替換到井下、輔助等更用得著他們的地方去了。
比起在燈房工作,信號把鉤工更辛苦,有時得推礦車,也需要體力,但收入比燈房高?!爸饕秦熑沃?,得精神集中,不能走神,涉及不少人的安全。”趙芳說。
絞車司機王淑香和李玉華也是同一批競聘成功的。成為開灤集團僅有的幾名女絞車司機,她們頗以此為傲。問她們為什么報名競聘這個崗位,王淑香笑著說,“為了礦井轉型的需要”。
女工向男工崗位轉移,是該礦“四工轉移”其中之一,另三個“轉移”分別是:地面崗位職工向輔助崗位轉移,輔助崗位職工向井下生產崗位轉移,本部職工向外部創效崗位轉移。
2010年,荊各莊礦職工4247人,到2013年底,職工減少到3947人。井下生產崗位、輔助崗位、地面崗位的人員比例由1︰0.64︰0.44調整到1︰0.49︰0.25。通過多措并舉,一線人員增加了8%,輔助人員減少了18%,地面人員減少了24%,生生“擠”出了1300多名職工外出創效。
“別小看這組數據,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编嵙⑸e例,以前礦上的生活科有300多人,現在只剩下了160多人,其他部門減人提效的例子也很多。
鄭立生認為,“四工轉移”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礦上一直在做。但以前就算把人精減下來,還是要再安置的,現在外出創效為減人提效提供了出口。
面向未來
在荊各莊礦,記者隨意問機關一名年輕職工:“有沒有想過,礦上的資源枯竭了怎么辦?”他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我就跟著大家外出闖市場去?!?/span>
近幾年煤炭行業不景氣,尤其今年形勢更差,荊各莊礦職工的收入也有所下降,但尚未出現工資拖欠。今年他們的目標仍是爭取盈利,但他們坦承,“看這形勢,能不能達到目標,不好說”。
“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職工的心氣沒有散。”鄭立生說。
這點倒是從很多事上可以看出一二。比如,荊各莊礦的大院干凈整潔、秩序井然,看不到一丁點兒蕭條敗落的跡象,辦公樓里人很少,都是忙忙碌碌的樣子。
按礦上的資源情況,2018年前年產量還可維持在100萬噸,之后下滑是必然趨勢,對轉型的“掩護”能力也會逐漸下降,那時礦井將更加倚重在外承攬的項目。
荊各莊礦的目標是,2016年對外創效實現2億元,2020年實現4億元?!叭绻_到目標,即使產量降到100萬噸以下,甚至50萬噸,也能養活全礦職工?!编嵙⑸f,看現在的樣子,他們這代人有望在荊各莊礦退休。
今年7月,開灤集團以荊各莊礦為平臺,整合重組了開灤礦業工程公司,下設5個子(分)公司,將煤礦設計、施工等一些板塊也融入進來。
盡管該公司的相關工作還在進一步梳理中,但它帶給了大家對未來更多的遐想和希望。
“外出創效,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涉及的事很多。往外派隊伍,以配齊配強為原則,但‘家里’也得留下強有力的隊伍。”鄭立生說,荊各莊礦已經有1300多人在外面了,再往外派,最愁的是外埠領軍人才和高技能操作職工隊伍,新人的培養需要周期,如果僅僅靠荊各莊礦,外埠的工程項目多到一定程度,“消化”起來困難。
荊各莊礦職工中,受益于外出創效的例證很多,許多年輕的管理人員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干;普通職工的收入明顯增加。據說有一名職工,外出3年,就還了一套房子的貸款。
有了這種口口相傳的故事,職工去外埠的積極性高了。前段時間,甚至有幾名女職工也提出想出去試試。這讓礦領導略感為難,因為女職工外出創效,在荊各莊礦還沒有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