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方劑(一)
【 辨 證 】 陽氣虛弱,脾失健運。
【 治 法 】 益氣健脾,溫中散寒,解毒祛濕。
【 方 名 】 芪附湯。
【 組 成 】 黃芪30克,制附片(先煎30分鐘)10克,白術10克,薏苡仁10克,土茯苓30克,甘草10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4次,治療期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 出 處 】 《中醫(yī)雜志》。
附:治療口腔潰瘍常用方
中醫(yī)學認為口瘡發(fā)病,多由心脾有熱,氣沖上焦,熏發(fā)口舌而成;或外感熱邪入里,或思慮過度情志不舒,化熱生濕,日久心脾兩傷,虛火上炎致口瘡反復發(fā)作,久不愈合。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陰虛火旺證 口舌生瘡,伴有五心煩熱,面頰潮紅,口干欲飲,夜眠不安,婦女月經量多,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治宜滋陰清熱,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2)虛寒證 口瘡纏綿不愈,反復發(fā)作,伴有面黃肢冷,腹脹便溏,舌質淡,苔白,尺脈沉微。治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方用桂附八味丸加減。
(3)心火郁熱證 潰瘍以舌部居多,疼痛劇烈,言語困難,伴有心煩不寐,小便短赤,舌尖紅,脈數(shù)。治以清熱瀉火,方用升麻煎加減。
(4)脾胃實火證 口唇生瘡,煩渴欲飲,伴見口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脈洪大有力。治宜清瀉胃火,方用涼膈散加減。
市售外用中藥錫類散單用或配合湯藥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辨證取穴進行針刺或埋耳豆亦可治療口瘡。但不論哪種方法,都應注意勞逸結合,節(jié)制飲食,調暢情志,從根本上減少口瘡的復發(f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