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廠歐洲,可直到16世紀30年代,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歡迎,并用于生產巧克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了可可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隊伍歷經干辛萬苦,終于到達了一處高原。他們累得腰酸背痛、精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一行人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和探險隊員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熏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廠兩口,沒想到,過了一會兒,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恢復了!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并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入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并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從那以后,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
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該多好啊!于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采用濃縮、烘干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就是第一代巧克力。
然而,西班牙人很會保密。他們對巧克力特的配方守口如瓶,直到200年后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添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也就是第二代巧克力。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然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細膩。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于完美。這就是第三代巧克力,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享用的巧克力。至此,巧克力從最初的又苦又辣變成了風靡世界的香甜醇厚。
摘自《發明與創新》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