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便是蘇州了。
蘇州,自商朝末年泰伯、仲雍避位退 居當時還被稱作荊蠻之地的江南以來,竟已走過4000年的悠悠歲月。無數文人騷客嘆服于這里媚到骨子里的湖光水色,不吝筆墨為其留下多少華麗辭藻。然而,蘇州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盡的?她的美,不是牡丹的雍榮華貴,不是玫瑰的浪漫情迷,而是如同被譽為蘇州市花——桂花,隱在濃綠的葉間,不張揚地開著,卻把周圍十里的氣息染得馥郁清香。
蘇州人的飲食以甜、香、糯、鮮、爽、脆等為主要特色。都說“民以食為天”,蘇州人吃得尤為精細,講究時令,撇開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的現象不談,蘇州一向是四季分明,季季產物不同,所以幾乎每個月都有自己的代表食品:春風還沒完全吹起,地里的春筍已經露尖,腌篤鮮(以筍、咸肉等為主料的湯品)便上了餐桌;到了四月清明節前后,碧螺春茶經茶農下鍋炒制出嚇煞人香;東西山的水果一進入初夏就迫不及待地成熟,烏紫楊梅、白沙枇杷個大味甜;盛夏時,桂花糖藕、地產西瓜甜爽解暑;八月中秋的蘇式月餅配上黃酒,在如水月色下賞菊意境非凡;農歷九、十兩月秋風乍起蟹腳癢,陽澄湖和太湖兩大淡水湖大閘蟹臍凸膏滿;正式進入冬季,藏書鎮的羊肉清香酥軟,把蘇州冬天僅有的幾天嚴寒通通驅除;蘇州人的“冬至大過年”,冬至前的一晚必定是家人團聚,闔家歡樂,這時自然少不了桂花冬釀酒,甜中帶香卻不醉人,微醺即可;到了農歷臘八,西園寺的一碗五谷豐盛的臘八粥暖胃又暖心。
有歌謠道:“姑蘇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軟酥糯。生煎饅頭蟹殼黃,老虎腳爪絞連棒……”,的確,蘇州的傳統小吃品種繁多,做法細膩,體現了當地人心靈手巧的優勢,擅于以小見大,光是糕點就有多達幾十個品種,神仙糕、海棠糕、梅花糕、蟹殼黃、酒釀餅、雙釀團子、豬油糕、百果蜜糕……源自于蘇安新村的啞巴生煎內餡鮮美,外殼焦脆;泡泡餛飩有別于一般的小餛飩,剛出鍋時,如小燈籠一般漂在老母雞吊制的鮮湯上;鹵汁豆腐干甜滋滋,令人食過生津;一碗糖粥飄香百年,隨著賣粥人的粥擔陪伴老一輩蘇州人走過童年的悠長深巷;桂花芋艿湯汁亮麗,食用時冷熱皆宜,風味各異;蘇式湯面不像北方能做出長短粗細不同面條形狀,卻在別的地方另辟蹊徑,闖出一條路來,一碗面,有緊湯、寬湯之分,有冷拌、熱炒之分,更有各色澆頭來饗食客,爆蟮咸香中微帶一縷甜意,香菇用醬汁漬過顯得格外美味,蝦仁晶瑩剔透、狀似小元寶……可真是一言難盡。
蘇州的好風好水不僅賦予蘇州人做菜方面的天稟,還把手工藝方面的才能一起賜給了他們。
很小的時候,葉圣陶的一篇《蘇州園林》就把我們帶進古典園林的小巧精致中。的確,蘇州的園林藏身于鬧市街區,很多只小小一個匾額,一不留神便會被忽略。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說拙政園、獅子林、留園、環秀山莊等揚名在外的,即使是一個面積不足百坪的小園林亦是造山設景,因地制宜。有點小雨就更好了,淅淅瀝瀝地滴落在屋檐上,串成細碎珠簾垂在微斜的美人靠邊,捧書品茗地坐上一下午,那份愜意讓人一下子遠離城市煙硝,遠離人心猜忌。
四大名繡中,蘇繡以平、齊、和、光、順、勻為特色,而構思圖特的雙面繡享譽海外。在鎮湖,幾乎家家設繡架,繡娘們就坐在繡架旁,把一根不比頭發絲粗上多少的絲線劈成兩股,甚至是四股、八股,或者更多,連同她們的別致嫵媚一起繡到素色軟緞上,彩線飛舞間,花鳥蟲獸,人物山水躍然布上。
似乎蘇州人就天生喜歡在一些細小物件上動心思,核雕、檀香扇、硯臺、鼻煙壺、木刻年畫……凡是能展示技藝的都留下巧手匠心。
來蘇州,不得不走兩條街,一是平江路,二是七里山塘。平江路南起干將東路,北接白塔東路和東北街,它是沿著平江河用青石板鋪就的千余米狹窄小路,相比其他蘇州主要道路,誰又能想到,這條不起眼的青石板路竟是從前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呢?如果說,蘇州的發展日新月異,那么這條平江路就像是靜止了的時間隧道,步入它,仿佛一下子走進了評彈的脆響聲聲,疏密有致的房屋粉墻黛瓦,隨意栽種的花草點綴兩旁,碧幽幽的河水倒映著兩岸建筑,似乎水中樓閣飄渺卻又真實。走在平江路上,即便什么都不做,但看看那些詩情畫意的巷名就足以讓人琢磨半晌:中張家巷、丁香巷、蒹葭巷、大柳枝巷、大儒巷……時不時搖頭吐舌的狗兒跑來向你獻殷勤,不知名的鳥雀往來于樹冠、屋頂卻不知在忙些什么。一直往北走,到了東北街往西,便可見到一處造型別致的白色建筑群。世界級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的封筆之作坐落于此——蘇州市立博物館。游客稀少時,不需要排隊預約就能直接進入,如果你有一兩個小時的空閑就進去看看吧,而太平天國時期建造的忠王府現在也對市民免費開放,逛完博物館會發現一個小門正好可以拐進去,非常便捷。山塘街一頭連接蘇州的繁華商業區閶門,一頭連著花農聚集的虎丘鎮和名勝虎丘山,長約七里,故有舊諺:“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街雖然和平江路同為歷史街區,卻遠比后者熱鬧許多,不僅有各地會館,還是蘇州小吃集聚之地,到了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前后,一年一度的“軋神仙”活動讓這里的氣氛異常火熱,“軋神仙”活動與八仙之一——呂洞賓息息相關,據說農歷四月十四日這天,呂洞賓會化身普通人下凡視察,而如果能有幸與他擦碰到那么一年都有好福氣。當然,神話在如今的社會不過是生活的一點小調劑,真正享受的還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那一份天然純真。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雖說各種現代化產業迅速發展導致蘇州水域面積大大減少,但一些主要水路干道依然被很好保留下來。例如周莊、同里、甪直等水鄉小鎮,當真是以水為路,兩岸建筑幾乎是臨水而建,會唱船歌的船娘撐著一條小小的船帶著游客就可以把整個小鎮游覽一遍。蘇州位于長江中下游,但似乎對太湖更加親密些。太湖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捕不盡”的說法,其中以“太湖三白”最為出名,“太湖三白”指白魚、白蝦、銀魚,白魚肉質細嫩多刺,白蝦殼薄色白,銀魚細鱗鮮美。由此延伸出三道名菜,皆以味鮮質優著稱:清蒸白魚、醉白蝦、銀魚莼菜湯(莼菜,蘇州水八仙之一,為珍稀蔬菜)。除了太湖,蘇州還有獨墅湖、石湖、金雞湖等大面積水域,配以周圍美景,無論是沿湖散步還是乘坐汽艇游覽都有一番收獲。
不是我們愛不了其他地方,而是我們的心就這么大,裝不下第二個蘇州,我們的愛就這么多,分不了第二個蘇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