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文言虛詞練習題

一、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

1 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3 圖窮而匕見          4 余聞而愈悲           5 莊宗受而藏之

6 溫故而知新          7 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10、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2、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4、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15、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錦囊,負而前驅

18 徐而察之                               19 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

20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24 既而兒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的“而”字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趙豈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⑦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 ⑧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文言虛詞練習(二)

一、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項羽本紀》)

5、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6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赤壁之戰》)

7、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8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9、與爾三矢,矢其無忘乃父之志!(歐陽修《伶官傳序》)

二、下列加點的“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B.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D.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楊孫、逢孫戍之,乃還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H.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文言虛詞練習(三)

一、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3、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4 向使六國各愛其地

5 童微伺其睡                  6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7、獨其為文猶可識                8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9、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10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11、距其院東五里                 12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13、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18、國無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 0、其竟以此而隕其生乎?

21、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22、吾其還也

23、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

24、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誅之乎?

25、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26、溱與洧,瀏其清矣

27、北方其涼,雨雪其雱                        28 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蒼天者,曷其有極                        30、既見君子,云其何憂

31、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32、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二、下列各句中“其”字意義判定正確的一組是(     )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③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④則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⑥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B.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文言虛詞練習(四)

一、解釋句中“且”字的意義和用法

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6、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

7、不出,火且盡                         8、驢一鳴,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10、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二、下列加點的“且”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C.吾攻趙,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E.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文言虛詞練習(五)

一、解釋句中“若”字的意義和用法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3、執事聰明文章,與孟軻、揚雄相若           4 曾不若孀妻弱子

5 以為莫己若者       6 為蛇將若何?     7\.亦使之若何?

8 國其若之何?       9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10、若毒之乎?

11.若屬皆且為所虜                12、若臣,則不可以入矣

13若先王之報怨雪恥              14、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15、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16、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17、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18、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20、時有軍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21、以萬人若郡降者,封萬戶                  22、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23、舍之,吾不見其轂觫,若無罪而就死也      24、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

25、夫晉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以為朝夕之急

26、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27、望洋向若而嘆

二、下列句中“若”字意義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②視之,形若土狗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⑤若屬皆且為所虜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⑧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文言虛詞練習(六)

一、解釋句中“所”字的意義和用法

1、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茲

3、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4、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7、則以兵圍所寓舍                       8、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

9、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0、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11、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1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3、所以遣將守關者                      14、所以游目騁懷

1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6、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17、父去里所,復還                      18、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二、下列“所”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B.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C.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  

D.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文言虛詞練習(七)

一、解釋各句中“焉”的意義以及用法。

⑴于是余有嘆焉。         ⑵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⑶萬鐘于我何加焉。

⑷君何患焉。             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⑹盤盤焉,囷囷焉。

⑺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           ⑻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⑼晉國,天下莫能強焉。    ⑽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⑾非曰能之,愿學焉。

⑿而人之所罕至焉。         ⒀吳人焉敢攻吾邑。              ⒁且焉置土石。

⒂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⒃永之人爭奔走焉。   

⒄公輸子自魯南游楚,焉始為舟戰之器。        ⒅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

二、下列“焉”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于亂石之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E.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文言虛詞練習(八)

一、解釋各句中“以”的意義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 自以壽不得長

3、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4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5、忠不必用矣,賢不必以                   6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7、宮之奇以其族行                         8 農民以鬻子者

9、無以,則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不賂者以賂者喪                        1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

15、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            16、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7、請其矢,盛以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19、余船以次進                        20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國守代

23、以資政殿學士行                    24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25、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27、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榮

29 作《師說》以貽之                 30、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31、背晉以歸梁

32、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二、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趙亦盛設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D.余與四人擁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F.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G.今以鐘馨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H.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

                             文言虛詞練習(九)

一、解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

①罔不因勢象形。                   ②變法者因時而化。

③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⑤不如因而厚遇之。                 ⑥因擊沛公于坐。

⑦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⑧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⑨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⑩因拔刀斫前奏案。

⑾相如因持璧卻立……               ⑿于今無會因。

⒀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⒁蒙故業,因遺策。

⒂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二、下列“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F.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文言虛詞練習(十)

一、解釋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

1、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              2、唯求則非邦也與。

3、蹇叔之子與師。                              4、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5、與爾三矢。                                  6、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7、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8、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

9、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0、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

11、一與一,誰能懼我?                         12、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

13、君之謀過矣,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何故也? 14、季父不吾與,我起,先取季父矣。

15、恐年歲之不吾與。                           16、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7、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18、當與秦相較。

19、遂與之俱出。                               20、與戰勝而得者。

21、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2、與風水相吞吐。

2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二、下列“與”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時里正與裹頭。       B.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D.四海之大,有幾人與E.微斯人,予誰與歸 F.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文言虛詞練習(十一)

一、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2、合散消息,安有常則。

3、作地勢,高下九則。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此則寡人之罪也。               6、口耳之聞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7、河出圖,雒書,圣人則之。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0、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11、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4、入則孝,出則悌。

15、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6、欲速則不達。

17、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18、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二、下列句中“則”字意義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

A.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之一生彘肩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人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E.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文言虛詞練習(十二)

一、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2、輟耕之隴上。

3、奉之彌繁。                        4、侵之愈急。

5、子孫視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7、汝識之乎?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1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15、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1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17、頃之,煙炎張天。                 18、蚓無爪牙之利。

1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0、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晉,何厭之有。

二、下列“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E.師道之不傳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

 

 

文言虛詞練習(一)答案

一、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

15連詞,表承接“來”“就”;69連詞,表并列“和”“并且”;1012連詞,表轉折“卻”;1315連詞,表遞進“而且”;1618連接狀語和動詞,表修飾;1920連詞,表假設“如果”;2122連詞,表因果“因而”;23代詞,通“爾”,“你”“你的”;24時間副詞詞尾,助詞。

二、1C(①⑥轉折連詞 ②④修飾連詞 ③⑦順承連詞 ⑤⑧遞進連詞)

                  文言虛詞練習(二)答案

一、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表示順承,可譯為“就”“這才”等;23.表示轉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6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二.ADG(A B C竟然,卻 D E F這樣 G H你的)

                      文言虛詞練習(三)答案

一、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

14第三人稱的領屬關系“他的”“他們的”“它的”;57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它”;8第一人稱代詞“我”;912指示代詞“那”“那些”;13指示代詞“其中的”;1415表示推測、估計語氣“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語氣“應當”;1821表示反問語氣“難道、哪里”;22表示商量語氣;23表示假設“假如”;24表示選擇“或者、還是”;25表示讓步“尚且”;26相當于“然”,用在形容詞后;2729在單音節形容詞和象聲詞之前,起強調作用;3032句中無實意,湊足音節;33jiˉ)表示疑問語氣。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們 ⑦我,自己 ⑧他,他們) ⑨大概

                   文言虛詞練習(四)答案

一、解釋句中“且”字的意義和用法

1 況且   2 而且3- 4表并列5-- 6、尚且 7---8、將要  9 --10暫且

二、下列加點的“且”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C.E.F.  將要 )

                    文言虛詞練習(五)答案

一、解釋句中“若”字的意義和用法

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樣”,與“何”配用,有處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設“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這樣、如此”;24“與、和”;25表選擇;26助詞,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的樣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文言虛詞練習(六)答案

一、解釋句中“所”字的意義和用法

13名詞,場所、位置;46“所”加動詞,構成名詞性詞組;78“所”字結構做定語;911“為……所”表被動;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17左右;18“座、套”。

二、CD(A地方 B助詞,與“為”合起來表被動 C助詞,與后面的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 D助詞,與后面的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

                    文言虛詞練習(七)

一、解釋句中“焉”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句末語氣詞,一般可不譯;34語氣助詞,反詰“呢”;56語氣助詞,形容詞、副詞詞尾,“……的樣子”;78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于“也”;910代詞,用于形容詞后,指代比較的對象;1112代詞,相當于“之”;1314疑問代詞,“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1718連詞,相當于“乃”“則”“就”

二、AF(A詞尾,…的樣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詞,于之 E語氣助詞 G詞尾,……的樣子)

                     文言虛詞練習(八)答案

一、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

13動詞“以為”“認為”;45動詞“使用”;6動詞“做”;7動詞“率領”;8動詞“有”;9動詞通“已”,“停止”;1012介詞“因為”“由于”;1314介詞“在,從”;15介詞“在……的時候”;1618介詞“拿,用,把,憑”;1920介詞“按照”;21介詞“依靠”;2223介詞“憑借……的身份”;24連詞,表并列;2527連詞,表因果;28連詞,表修飾;2930連詞,表目的“來,用來”;31表承接;32副詞,通“已”,已經。

二、BG(A目的連詞 B C并列連詞 D順承連詞 E因為 F憑借 G H)

                   文言虛詞練習(九)答案

一、解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句“依照、根據”;34句“依靠、憑借”;56句“趁著,趁此”;7句“通過,經由”;89句“因為,由于”;1011句“于是,就;因而”;12句“原因,緣由,機緣”;13句“根據”;1415句“沿襲,繼續”。

二、CE(A于是,就 B趁機 C于是。就 D憑借 E于是,就 F通過)

                    文言虛詞練習(十)答案

一、釋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

1表疑問;2表反詰;34動詞,參加;56動詞,給予;7動詞,親近;8動詞,交往;910動詞,贊同;1112動詞,對付;1314動詞,幫助;1516動詞,等待;17副詞,全、都;1820介詞,同、跟;2123連詞,和、與。

二、DF(A B連詞,和 C動詞,親附,結交D語氣助詞,表疑問 E介詞,和,跟 F語氣助詞,表疑問)

                     文言虛詞練習(十一)答案

一、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名詞,準則、法則;3名詞,等級;45副詞,就是、乃;6副詞,僅僅、只;7動詞,效法;810連詞,就、那么,表承接;1112連詞,假使、如果,表假設;1314連詞,就,表并列;1516連詞,卻、可是,表轉折讓步;17助詞,無實意;18助詞,表疑問,“呢”。

二、AE(A就,承接連詞 B乃,是就是 C連詞,用在對比句中 D轉折連詞 E就,承接連詞)

                     文言虛詞練習(十二)答案

一、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動詞“到……去”;37第三人稱代詞“他”“它”“他們”“它們”;89指示代詞“這”;1012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中間“的”;13用在中心語和補語中間;1416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7用在時間副詞后,補足音節;1820定語后置的標志;2122賓語提前的標志。

二、BF(A B助詞,提前賓語 C往,到……去 D助詞,不譯 E取獨 F助詞,提前賓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5個常用文言虛詞用法
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高考備考資料)
(7)[轉載]知識樹小結整理 120個文言詩詞 18個文言虛詞
2008中考語文總復習之常用文言虛詞用法例舉中考語文頻道
2011屆高考文言文復習教案(之三)
高考18個文言虛詞用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辽宁省| 富蕴县| 大冶市| 山西省| 浦江县| 崇明县| 吉隆县| 长宁区| 当阳市| 宜川县| 郑州市| 隆昌县| 郎溪县| 汪清县| 平昌县| 海盐县| 安溪县| 吉隆县| 吉木萨尔县| 家居| 平湖市| 武城县| 宾川县| 丰宁| 常熟市| 淮北市| 洪湖市| 大丰市| 三亚市| 长垣县| 光山县| 花垣县| 东山县| 法库县| 高尔夫| 德格县| 泸定县| 安义县| 通州市|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