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說一些這個,今天給大家說說這些連根的方法哈,就這么簡單的一說吧。咱們在這個連根的資料里頭哈,這個,講了很多種連根的方法,這些呢,也都是從過往的資料當中總結的,有咱們同修們用過的、有各個老師用過的,還有的一些資料當中提到的,咱們總結了,總結了呢,大家來試著用啊,來試著哈,來改善那個自己與父母的連接關系,自己與祖上的連接關系哈,來改善,用著用著呢,大家可能就用出效果來。
觀想法,這個觀想法呢,它的這個根本呢,它的根本在于哈,就觀想著父母或者觀想祖上在面前,來這個調節自己的心念、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哈,調節自己的心念,這個靠的呢是人的心念、人的感應,這么的一個能力哈。然后這觀想法呢,它也不是一種,這里頭也分很多種那個觀想的方法。
你比如說,一個是拿著照片啊,有的父母呀、祖上呀,他就不在跟前,如果單純憑眼睛想,有的人,他是那個,對那個圖像啊比較敏感,閉上眼睛都能想得清清楚楚,有的人不行,有的人能模模糊糊地想起來,但是具體的想不出來,觀想不出來。所以觀想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觀想啊,它是一種圖像化的能力,這個右腦發達的人就比較容易觀想,左腦發達的人他就觀想不出來,所以這個啊,他也不是強迫的哈,這樣,我這么說大家能聽清楚嗎?這是右腦發達的人哈比較容易觀想,左腦發達的人、右腦受抑制的人他就不容易觀想出來。
所以啊,這個觀想可以憑空觀想,坐那觀想,也可以呢,這個拿著照片,所以第一種哈,可以拿著照片來這個觀想哈,觀想親人的照片,然后呢,和他進行一些觀想當中的交流啊,觀想當中的交流,也就是跟照片說話、跟照片交流,然后慢慢的就像跟真人交流一樣。這樣呢,這個很多問題啊,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他就能夠解決的了,那種溝通啊就好像跟真人溝通一樣
,但是真人,就是你和照片溝通了,如果那個真人是健在的、在世的這樣的人的話,時間長了,真的能夠關系發生轉變,就像你溝通的那一樣,也就是人的心靈是有感應的,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好吧哈,所以這種方式大家可以做了哈,拿著照片來進行溝通,這是可以做的。
第二個呢,是這個,咱們家族的這個祠堂啊,家族祠堂哈,再跟祖上連根,這種哈,這個有的有,有的地方有這個風俗啊,這個,你看我覺得在南方,有的真的是有那種家族祠堂,他有這種習慣,有的幾百年的那老祠堂,這個在我們這兒有的叫家廟哈,有的叫家廟,有的叫祠堂,這個就是他的家族的,有的傳承了好幾百年,特別是有一些祖上出過那種達官貴人,出過,過去叫有功名,就那種達官貴人哈,出過那種人,家族里頭啊,特別注重這家族的觀念,有的建的也有家族祠堂,那種呢,可以用來就是祭祀祖先,家族祠堂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到那兒啊可以去拜祭一下,以這種方式來紀念祖先、紀念祖上的德行,傳承祖上的德行,所以這也是一種連根的方式。
還有一種,你比如說這有家族有那家譜的啊,可以呢,這個,看著家譜來和祖上呀、和過世的親人呀來進行交流,這也是一種方法啊。還有的是,有的說是,看著那個什么父母、祖上的雕像,這個是有人用過的方法,有人用過的方法,這個,有一個企業家,他呢是這個,在這個單位,他就有一個工廠啊,在工廠里頭專門找人給父母做了一個雕像,他父母已經那個什么了,已經過世了,他給父母做了個雕像,然后啊,這個,每當遇到什么重大的問題啊,都去跟那雕像,在雕像面前進行交流,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也是可以的,也是可以的。
所以啊,大家,就是這個都類似于觀想,都取自于觀想,但是只是呢,變通一下,如果你觀想能力比較強,那這些你啥都不用拿,就坐在那里,就好像真人在面前一樣,也可以進行觀想、進行交流啊,就是用思想的交流、用思維的交流,那種哈,就觀想著在面前,兩個人說話,這是一種方法,這樣觀想父母、觀想祖上,這都是可以的哈,這都是可以的啊,這是一種方法,這是跟父母、祖上連連的一種方法。
大家可以實踐,可以運用,實踐出來哪一種效果好,回頭咱們可以分享,可以寫成資料啊,將來呢有機會再整理資料。所以你說這些東西,大家別說我做過,我做過啦,有的說,哎呀我都做了兩次了,這個才是長期的,它是長期的哈,他不是說你做過一次,做過兩次,不是這樣的哈,不是這樣的。
所以啊,就是一定是把這些哈,咱們不論次,別說你做了一次,做了兩次啊,別這個勁兒。有的人就是急著完成任務,好像那個,我連上了,我這好了,我連上了啊,就高興得了不得,好像以后就萬事大吉了,有的就沒連上,就那垂頭喪氣。其實不是的,它就是一種長期的一種做法,就代表了人心靈溝通的一種狀態,好吧,這是一種狀態,就跟一日三餐一樣,你還吃過了,你回頭還吃呢,是吧哈,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哈,這是一種方法,就有人還能取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哈,在這種溝通當中,把那些隔閡、把那些矛盾化解了,然后心意通達了,就這種哈,觀想的。
還有呢,通過寫格物日記,就是咱們寫那找人好處的日記,能起到比較好的與父母連根的效果,找人好處,這個,找人苦處,找人難處是吧?找人恩德、恩情,就是跟父母、祖上這樣去找、去做,做著做著哈,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啊,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甚至能夠化解很多的矛盾,那些矛盾原來不理解的地方,通過寫這個格物日記,做那找人好處的那功課,做著做著問題解決了,心念打開了,這是一種方法。
再就是呢,咱們那個,用那個以真化假或者照破法的那個引導詞可以引導的來做,那里頭有專門引導連根的一種方法,咱們放在以真化假那里頭了,以真化假那里頭了,這叫,那個就是跟那個內觀父母恩情的方法有類似,有類似。你看那個天知道父母給了你什么,天知道父母為你付出了什么?天知道你對父母做了什么哈,天知道,就是你為父母做了什么,天知道你給父母添了哪些麻煩,你給父母添了哪些麻煩,等等哈。這樣來引導呢,慢慢的就把自己過往的經歷啊,就那個經歷啊,人生經歷,那些已經忘記的那點點滴滴就能回憶出來哈,這個就能回憶出來啊,這樣能起到這個和父母連根的這個效果,這是一種方法哈。
還有一個就是像審問哈,審問這個,自審呀,就是自審吶,審問良心吶,這審問良心的呢,大家也可以做啊,這叫天性問秉性,,就是問自己啊,問自己這個肉身,以這個自己的天性、良知,良知,自己的天性、自己的良心、自己的良知來問自己這脾氣的秉性,對吧,來審問自己啊,這個就是叫自審的方法哈,就審問良心連根的方法。
你比如說,有的人老是怨恨父母啊,老是怨恨父母哈,那么就可以自審啊,一點一點自審啊,你憑什么怨恨父母?你有什么資格怨恨他嗎?你對父母的恭敬心在哪里啊?到底有幾分恭敬???等等哈,就這樣一點點審,對吧哈?你也有孩子了,你對孩子付出了多少呢?你的父母不是同樣給你付出嗎?也付出這么多嗎?你不希望自己孩子尊重自己嗎?那你怎么尊重你的父母呢?對不對?孩子說你一句你都難過,那你給你父母頂撞呢?
就這樣哈,一點一點自審,一點一點自審啊,這個自審啊,這個人能夠自審,這樣的人才能夠有力量去斷惡修善,要不然呢,人如果不自審的話哈,人如果不自審的話,就會變成什么,那就是待人以嚴、待己以寬,對待別人很嚴格,對自己很寬啊,就是自己可以去做那些不好的事兒,別人呢,待人很嚴格,這就不行。
這個自審呢,就是審問,待自己嚴格,審的自己無路可退、無處可逃,因為你自己最知道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對吧?你同樣的一個標準,你拿著標準要求別人了,現在你拿著標準往自己身上來看,所以這個自審是很容易省進去的哈,很容易打動自己的心,這個自審的方法,好吧。
然后還有這個像有個用志哈,立志翻良心的方法,這是一個完整的,完整的哈,如何用志過關?給大家介紹了一個方法哈,一個用志過關的方法,這也是立志,這個呢,和這個,就是立個志向,我多長時間,達到什么效果?這用志的,這個哈,他和佛教的那個叫克期取證啊,佛教哈,我多長時間證悟,我要,就像佛祖那個在雪山修行,我這一次啊,我的這個什么菩提樹下,往這打坐,我這個什么這七天開悟,如果開悟不了就餓死了,對吧?
就那樣嘛,那就叫什么,克期取證,那就是立了鐵志,立了、下了這個死志了,下了決心了,下來這個要么成要么死的這種決心了,對吧,叫克期取證,這當然咱們這個呢,這個志啊,可能沒立得這么嚴,這么嚴格,沒立這么嚴格,但也是一種這個志向,也是一種志向的哈。所以這個很多時候用志過關啊,真的哈,這是一個,等于怎么說吧哈,靠的是誠心,這個靠的是那個真誠的誠,這個誠要達到了呢,真的就可以用志來過關啊。
這個有的人啊總期望,哎呀我怎么沒有奇跡啊,我怎么這么慢呀,沒有奇跡,這奇跡發生它其實是有條件的,老師講過哈,叫至誠感動佛,意成感動神,心誠感動人,身誠感動物,就那個誠心誠意的那個誠字,一個言字邊加個成功的誠,就這誠,所以這個要靠真誠,這個立志翻良心連根的這個方法其實就是用的真誠,這真誠心,就是這個真誠,叫一念至誠,就最真誠的這個,他用的是這種方法,叫一念至誠啊,這個呢,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你如果沒有這個至誠的心念,你光在這咬牙切齒的,我得怎么怎么樣,我幾天我得達到什么效果?你看你沒達到,你自己,自己沒達到的時候,沒有這真誠心,沒達到的時候,再說,哎呀沒達到算了,我不行,哎,這就不行,對吧?沒有達到那個至誠之心,這就不行,好吧,所以這有個至誠心的哈。
然后還有一種方法其實也是,咱沒寫在里面,就內觀父母恩情哈,就是咱們那個心靈溝通的方法哈,心靈溝通的方法,就內觀父母恩情,那也是連根的方法哈,那內觀父母的恩情,那個也是連根的這個方法哈,那也是一種。行啊,咱們就把這些方法啊,這些與父母連根的這個方法,簡單地一說,但是這個哈,咱們說所謂與父母連根哈,就跟父母化解了矛盾,化解了矛盾,跟父母呀、跟爺爺、奶奶呀、跟外公外婆呀等等哈,他就是化解了這矛盾,然后心意通達,他的這個根本,就是做,想做到這一切,那個根本的方法、根本的原理在哪里呢?還是轉變自己的心念,轉變心念,轉變心念的關鍵在于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這個,咱們說這個,他之間有矛盾,有矛盾呢,咱們平時的時候啊,這人啊,總想著去改變對方。你比如說,咱倆人有矛盾,那你怎么這么想啊?你怎么不那樣想啊?你怎么這么做,你怎么不那么做?都是要求對方,改變對方。
現在呢,咱們這些方法呢,不是改變對方的,是改變自己,轉變自己這心念,把這心啊給他扭轉過來,這個心念,看到對方的優點,看到對方的長處,看到對方的好處,那你要想完成這種轉變,這心念完成這種轉變,到最后要徹底的扭轉自己思維的模式,就是你這思維模式發生轉變了,這思維模式呢,一般的呢,就是我是人非,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遇到問題往外怨,這一般的這思維模式啊,然后咱把它倒過來,倒過來,改成看對方的好處,一團和氣,一團和諧,變成這種思維模式,感恩、知足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所以這個最根本的方法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好吧。
這個連根,連根這個問題要想徹底的解決,要達到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咱們說的那個修心,就是心念,就是轉變心念,這轉變心念呢,它單純的扭轉這一個心念,它不穩定,你像咱們在這兒學習,咱們在這兒聊天兒,咱們同修啊經常找我咨詢,咨詢的時候呢,很多同修都是這樣,老師,我又想不通了,我哪兒不舒服呀?我哪兒我覺得難受啊,你給我說說吧。
其實這個說說呢,用處不太大,為啥這么說啊?他就是那個一個念頭的事兒,我就是給你說說啊,跟你,跟你說通了,你這回啊,想明白了,老師說的對,這說的對。這個呢就叫一念,就是這念頭,就這一個小念頭,你這一下翻過來了,這叫什么,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念頭你翻過來了,你就天堂,就高興了,這念頭要咵,倒回去了,你又怨人了,那他對我,確實他有問題,對吧?這又壞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念頭的事。
所以咱們同修們哈,找我咨詢的時候老是就死盯著自己那一個念頭,其實這一個念頭這就相當于什么,就跟咱們說那個釣魚一樣,我教給你如何釣魚,你不學,你非得找我要一條小魚兒啊,你給我條小魚吧,我想吃魚了,你看,這個呢,他就只處理這一個小念頭,所以這種哈,不穩定,這種情況他就不穩定,它屬于什么,就是一個小心念的問題,翻了一個小心念,咱們啊,要打破這種,就這一個小心眼的問題,還不要老是這樣,不要死盯著這一個小心眼,要徹底的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要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就是那個思考問題的方式變了,思維變了。
真正實現了思維模式的轉變,才是長久的、才是穩定的,好吧,這個思維模式的轉變呢,他比較難,他比較難,很難說三兩句話解決,真的,你要一個小念頭,可能,你這樣看待,我說你看,你這樣看,對吧?都怨他了,都怪他了,然后咱們反過來看,一找他好處,他也有好處,好,你這就轉過來了。
一個小念頭,他翻起來簡單,但是咱們不是為了單純的翻某一個小念頭,而是要徹底的形成一種找人好處的思維模式,是要轉變這思維模式的,只有形成了這個思維模式,新的思維模式,正面的、積極的、知足的、快樂的、感恩的這種思維模式,你才能長久的快樂,你那個境界才穩定,才不會老是做個老改犯,改過來又犯了,改過來又犯了,一會兒我又翻車了,一會兒我又掉道了,你為啥總翻車總掉道,學了多少年還這樣,因為你的思維模式沒變,你只是整那一個念頭,這念頭翻過去了,你就高興了,這念頭倒過來,那你又掉道了、又難過了,既然咱們是要穩定下來,要想穩定下來,就得徹底的轉變成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在一個人早期的時候,五歲、五周歲之前的時候都已經養成了,跟原生家庭、跟父母有關,家庭關系很大,應該說大部分思維模式那些,在五歲之前都已經固定了,百分之八、九十的都已經穩定了。就是咱們啊,大家一定要不要急,就是一定不要著急,要從外到內的轉變自己這些行為模式、語言模式、思維模式,思維模式變了,他呢,以后你再遇到這些問題,他就徹底的變了,好吧哈。
所以這個哈,是要徹底的轉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所謂思維模式就是思考問題的一種習慣,那模式嘛,已經形成模式了,就形成一套模板了,你會不知不覺的就那樣想、就那樣做,就那樣做這就叫行為模式,就那樣想這就叫思維模式,就是,這就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了。
咱們舉一個例子哈,你比如說,這個,咱們說話的這個方式,你像有的人有那種帶口病,他一張嘴他就出來帶口病啊,你比如說,咱們說這國罵,就他媽的,說那個說的罵人的,有的人一張嘴就,他媽的怎么怎么,你他媽怎么,我他媽怎么,他就那種語言模式,就是這是一種語言模式,它這個呢,是一個不良的語言模式,就不好的、不良的語言模式,它就已經形成了,他也沒有說特意的去罵人,只不過呢,他那嘴他就已經形成了,所以這種要想改變,比較困難,比較困難哈,不用志都改不過來的啊,非得立了鐵志,非得長久地做下去才能改過來,這才是一個語言說話的方式。
你再比如行為模式,行為模式啊,咱舉一個小例子,你比如說這個隨地吐痰,就像有的人啊,就是他那個什么咳了一下,然后往旁邊就那一吐,就隨地吐痰,他就已經成了這種習慣了,他在那個什么外面這樣吐,他回到家也這樣吐,他已經成了習慣了,那這樣呢,要想改這個,就得長期的訓練來改自己啊,這叫行為模式。你再比如說,這個動作這些模式,咱們用右手寫字,你感覺很順暢,用右手寫字,可是有的人呢,人家左手也很順暢,有的人他習慣用左手,有的人習慣用右手,這就是動作的這個模式,固定的動作的模式。
你再比如說,有的同修他就愛打岔,你看我給大家分享的,有的同修他就總打字、總打字,哎呀非得往外表現表現,非得插話,非得表達他的意思,它這個呢是一種行為模式,當然他有他心念的問題,有他心念的問題啊,他的心里頭啊,他這個思維模式有問題,他的行為模式也有問題。
就像這些同修一直打字,有的同修就說啊,打上倆字叫止語,意思是你不要插話,但是他總插話,對吧?這樣的人是什么原因?。炕鹦愿撸鹦蕴貏e高,總想打斷別人說話,然后呢,來表達自己。咱看咱們平常交流的時候,有的人這個,你先別說,你先等等,我先插個話,對吧?你看咱們有的同修咨詢的時候也這樣啊,他說了半天了,是吧?我說你說完了,他說,完了,我再說,我一張嘴他又給打斷了,然后接著再說,是吧,這就是他的一種行為模式,里頭含的語言模式,含的一些動作的模式,對吧?就這些,這都是問題,都要改變的。
咱們從外在的這種語言模式、行為模式的轉變,一直要引發到最后思考問題的模式來轉變,就思維的模式、思考問題的模式,這個思維模式的轉變是從負面的思維模式轉向正面的,轉向正面的,負面的思維模式啥樣兒?。课医裉煸绯拷o大家分享了那個思維模式的轉變,是吧,給大家分享了,你像那種,這個有分別心,先把事物分別好分別個壞,然后呢,去貪好的,去排斥不好的,這就是負面的,這就是身心兩界的人,身心兩界的人哈,他就會貪好,然后呢,這個排斥不好的,這就是啊,典型的身心兩界的人。
但是,把這個模式給他轉變一下,不要去強烈的區分什么好,強烈的排斥什么不好,換成什么,換成一種歡喜接受,就是我遇到這種境緣了,遇到這種境遇了,這個呢,是自己感召的,我百分之百的承擔這個責任,就是我遭遇了這個,遇到這樣的事兒,就跟我自己的感召有關,我承擔了,這樣呢,我承擔了,我認可這種狀態,我就認可了,我就,我就允許他這樣,我就接受這種狀態,對吧?我遇到這樣的事了,我接受這樣的事,接受下來,你這個心就落底了,一接受就落底兒了,落了底兒再去改善,再一點點去改善。
如果你要處在排斥的狀態下呢,他就很難改善,越排斥越難改善,因為排斥是一個負面的種子、是個負面的能量、是個負面的情緒,遇到什么我不接受,我總想貪好的、排斥不好的,貪好的也是負面的,排斥不好的也是負面的,所以啊,用負面的東西很難結出來正面的結果,咱們改成正面的,正面呢,歡喜、接受、知足、感恩、快樂、坦蕩,這樣的狀態,這就是正面的情緒,用正面的呢,他才能得到正面的結果,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好吧。所以,怎么來轉變這種模式,這個思維的模式,這樣來長期的哈,這樣一點一點來轉變這種模式,行哈,這個這就是連根啊,連根真正最根本的,要想你把那個根給連好,最根本的是完成了思維模式的轉變,這才是最根本的。行,咱們就說這么幾句,就說那么幾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