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結構完整的學術論文在幾秒內就可以完成,你相信嗎?
這是近期爆紅的ChatGPT可實現的基本操作。自2022年末開始,ChatGPT這款自然語言生成模型便引發了廣泛討論,不僅由于其強大的功能,給當前多領域帶來了更多發展可能性,還因為該模型帶來的一系列技術倫理問題。
2023年1月,ChatGPT就以共同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JCR分區Q1的論文(IF=3.430)。
截圖源自:ELSEVIER
快速檢索領域相關文獻
ChatGPT+Info X Med,醫生助手+科研助手,打通底層AI與自研數據庫交互邏輯;建立交互關系,覆蓋醫生科研多場景應用;拓展多樣化技術處理方式,如文件處理、文檔解析、圖表識別等方面。解決日常需求,提高效率。
快速檢索領域相關文獻
在使用Chat GPT前,首先要準備好論文的內容。這樣可以很容易地讓chatGPT理解文本的含義,以便將它轉換為更醒目的潤色文本。這樣,你就可以更加準確地提取更多的信息,潤色論文更加完美。
ChatGPT可以快速檢索某個特定領域的相關文獻資料,或針對某個話題搜索相關的研究方向,這在所有論文的文獻綜述、研究者的科研方向探索層面會有一定助益。
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可能遇到篇幅較長的內容,此時也可利用ChatGPT進行要點總結。
指導寫作,潤色語法
基于期刊發表語言要求,作者可能對于第二語言不熟悉,在論文撰寫中出現部分語法錯誤,ChatGPT也可以幫助減少此類問題,優化文字表述。
技術局限性仍然存在
ChatGPT雖然可以快速生成回答,甚至超出預期響應你的需求,但不能保證信息正確,技術倫理問題有待商榷,局限性固然存在。
基于全網豐富的語料庫,雖然信息來源廣泛,但ChatGPT無法識別判斷內容的準確性,簡單來說,它就是個統計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了不同上下文中的語言組合。
因此生成的回答多是大篇幅,長段內容,看似邏輯完善,但有時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據此來看,目前的AI仍無法進行原創性的學術研究,廣大科研工作者不必過分焦慮。但隨著技術飛速發展,可能這一天也會驟然而至,我們應提前尋找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