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帖,我有不同意見,此文誤導糖尿病的治療,對防治糖尿病并發癥不利。
我作了如下回復供大家參考:
美國醫師學會(ACP)建議大部分患者的控糖目標放寬到7%-8%之間的意見十分錯誤的。
事實上美歐及中國內分泌學會所制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的達標標準,對絕大多數病人的糖血紅旦白必須控制7.0以下,對中青年宜控制在6.5以下,對于老年人合并重危并發癥、預期壽命短者、有低血糖反應者,可將糖化血紅蛋白放寬至7~8。
這篇鏈接參考文獻多為媒體文章不宜作為指導依據的。
人體血糖生理狀態為6.0左右,你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若空腹>6.1;歺后>7.8就稱為離糖尿病一步之遙,必須抑制的糖尿病預備隊一糖尿病前期病人了。
為什么美國學者提出不要嚴格控制血糖呢?
不僅如此,還一再降低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標準!
把糖化血紅蛋白從必須降至6.5以下,提高至7.0,對老人甚至放寬到8、9!
這就意味著就像楊白勞喝鹽鹵一樣,把人體組織、細胞全天候浸泡非生理濃度的糖鹵里,與楊白勞的中毒僅為急、慢性之分啊?
不可因糖尿病治療可出現低血糖反應,而把大部分糖尿病人的達標要求降低啊?
就像對體溫標準一樣,不能想像,退燒藥用后,因會引起大汗淋離,甚至有人會虛脫,而把正常體溫從37度提高37.5甚至放寬到38度吧!
要知道:
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1%,眼睛、腎和神經系統的嚴重并發癥將降低25%。
另外,一項發表在BMJ雜志上的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1%時:
患白內障的可能性降低19%;
患心衰的可能性降低16%;
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
所以,較低的HbA1c水平意味著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風險也較低。
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為什么還有人主張降低糖尿病的達標標準呢?
我說句大白話,恐怕最關鍵的是糖尿病治療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一低血糖反應,至今仍束手無策吧?
防犯低血糖反應發生,目前通行的高明的辦法無非是:血糖不要嚴格控制,降低達標標準狀、讓病隨身備糖果和及時喝糖水。
人體調節血糖是依賴唯一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 β 細胞,而糖尿病發生與療效不佳就是胰島 β細胞的逐漸凋亡的結果。
而血糖、血脂不正常的高血糖、高血脂,就是被學界稱之為糖毒性和脂毒性的因素,就是胰島 β細胞凋亡的直接原因。
不嚴格控制血糖行嗎???
對老人放松血糖管理,無疑是臨門一腳,多送一站路啊!
亊實上,當年提出必須嚴格控制血糖,及早及時用胰島素迅速降低血糖,也是歐美醫學專家們的主張。
如今,未找到有效規避、應對低血糖反應的辦法,而不得不一再降低控制血糖標準的糖化血紅旦白。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人的土辦法,從中草藥中提取的黃連素就完美介決了,被上海著名內分泌專家長海醫院鄒大進教授公開在上海主流媒體坦言的糖尿病治療中的攔路虎和隱形殺手的低血糖反應。
鄭重告訴各位:
本平臺研究、觀察、隨訪的結果表明:
應用黃谷后,減少了降糖藥,低血糖反應,就會大大減少。
仃用降糖藥和胰島素,單用黃谷療法,就徹底避免了低血糖反應。
各位糖友們,我們自己的觀察結果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