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要怎么管?
有的家長認為不用管,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就行了,其他的孩子自己就能學好。
大多數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都不錯,差一點的也差不到哪里去。
小學一二年級所學知識淺顯,所以孩子輕輕松松就能取得好成績,但在這個時期,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習慣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三年級是一道坎兒,不注重孩子一二年級培養的家長會發現,原本成績挺好的孩子,一到三年級成績就開始下降,甚至在接下來整個小學階段都難以進步。
一二年級正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不注重培養孩子這4點,會毀了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1
獨立學習的習慣
不盯著孩子就不學習,不看著孩子就不寫作業,這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問題,盡管孩子成績不錯,可就是學習不自覺,總想著玩,沒人監督就不想學習。
很多家長面對這樣的情況,只能跟孩子死磕到底,既然孩子沒人盯著就不學,那我就死盯著,盯到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為止。
說到底,這樣的方法只能治標不治本,甚至給孩子未來的學習留下了更大的隱患。
家長和老師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時時刻刻盯著孩子學習,比起監督,家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孩子學習是替自己學習,不是替老師學,更不是替家長學,家長注重孩子的學習,是在承擔自己作為家長的教育責任。
其次,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給孩子有限制的留有空間,不要時時刻刻盯著孩子學習,但是要給孩子定下學習任務和學習時間。
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2
端正的學習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態度,決定一切成績!
總有家長說:“我家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學習不認真。”
其實,這就是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家長往往自豪孩子學習不怎么用功,但是腦子夠聰明,隨便學學成績就不錯。
但是老師往往更喜歡學習踏實,態度端正的孩子,因為聰明是有限的,但是認真努力是無限的。
什么是端正的學習態度?
就是孩子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學習任務,不偷懶,不敷衍,不耍小聰明,對于學習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被動的。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學習態度端正的孩子,往往學什么都比別人學的快,學的更扎實。
一二年級的學習相對較簡單,學習任務也相對較輕,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不僅僅體現在孩子的學習上,也體現在孩子其他技能的學習中。
家長要記住,對著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態度永遠比成績更重要。
3
遵守規則的意識
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孩子,老師總是在維持課堂紀律上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即便再三強調孩子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要說話,不要做小動作,依然有孩子再三違反。
其實,這都是孩子規則意識淡薄的原因,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很多規則要遵守,這些規則約束著我們,同時也保護著我們,孩子遵守規則,是在保護自己的權益,也是在保護他人的權益。
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意識,從家庭開始。
家長對孩子的放縱和不管教只會養出一個肆無忌憚、藐視規則、隨意放縱的孩子,雖然這樣做當時看是占了便宜,但是長遠來看,現實會讓他吃更大的苦頭。
你不教會孩子遵守規則,孩子就會被規則懲罰!
所以,家長要在家就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行為是好的,什么行為是壞的。
孩子有了遵守規則的意識,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都不會成為一個讓人反感,被人抨擊的角色。
4
意志堅強的素養
學習是需要意志力的,光憑興趣和喜歡是不可能長久的堅持下去的,這就需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首先不能溺愛孩子,家長要有自己的原則。
一位校長曾這樣問女兒:“你認為什么是好爸爸?”
女兒回答:“90%的溫柔+10%的冷峻”。
這個回答很耐人尋味,如果說90%的溫柔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那這10%的冷峻,則包含了父母的理性、原則和底線。
當孩子說好的寫完作業再玩耍,結果寫到一半就堅持不住了,想要玩一會再寫時,家長要堅定的說不,告訴孩子說話要算話,不能隨意反悔。
當孩子學一樣技能學的太枯燥想要放棄時,家長要逼著孩子堅持,不要讓孩子半途而廢。
世上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沒有不需要堅持就能學會的技能,要想有所成就,必須持之以恒。
不要讓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放棄來的太早,不要讓孩子長大后怨你當初為什么不逼他一把。
基礎打得好,樓才能建得高。
一二年級正是孩子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家長在這段時期抓的越狠,孩子未來就越輕松!
—End—
版權說明:本文首發「育才家園」(微信號:YuCai_JiaYuan)。育才家園專注于 4~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是老師、父母、學生的好伙伴!文章轉載授權請聯系「育才家園」(微信號:YuCai_Jia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