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巨大的能量場,而當你有一天能量缺失,你會怎么辦?是否有勇氣和信心走好你后面的路?佛系,不是消極和逃避,隱遁和頹廢,相反,它是一種向死而生的別樣智慧。
梅的人生下半場選擇了佛系
梅是體制內的人,長相甜美,用別人的話說,原本可以靠臉吃飯的人,卻心懷理想,志向高遠。她出生在小縣城,卻一日不向往大都市,舍棄體制內工作,去往省會城市發展。
前幾年,辦過廠,開過公司,做過店,享受旁人艷羨,和一干成功人士平起平坐,心理得到極大滿足。覺得人生開掛的滋味也不過如此。梅是文人,舉手投足盡顯文人氣度,自小喜歡靜思,原生態家庭單親,梅極度沒有安全感,做生意也是為了獲得一份尊嚴。
然而,這兩年生意不好做,梅因為沒有及時收手,賠了不少,好日子過慣了,苦日子一浪接過一浪,可以將人的自信和好心情消磨殆盡。更離譜的是,小男友卷走梅一筆錢,身邊的親人也是眾叛親離。原因是再好的親情也需要時時澆灌,而梅缺的正是時間和耐心。
梅患上了時下最難以治愈的病,往前走不一定柳暗花明,往后退,卻絕對萬丈深淵。一個偶然機會,她接觸了《心經》,醍醐灌頂,一種對生命重來的渴望讓梅為之一振。許多人都是碰巧走進了死胡同,有人卻再也無法回頭,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可是,如果得失全是空,又有什么不可以從新再來?
260個字的短文讓梅擁有了佛系的人生。梅將資產盡數拋灑,還債,賣了車和豪宅,一朝走在陽光下,梅覺得神清氣爽。人生所有的痛苦來自于我們欲望難遂的苦痛,來自于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殘酷之間的落差和不對等,來源于我們總在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愛而不得,求而不得,攀比,爭斗,心一刻也不能停歇,傷痕累累,樂此不疲。而苦與樂皆來自我們對無常和無明的錯判。生永遠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那么得與失就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佛系人生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樣子的?也許是心靈的救贖,而并非逃避。
如你在工作,試著佛系工作,不求步步高升,只求安穩度日;
如你在戀愛,佛系戀愛,不求主動出擊,只求有緣千里來相會,一切隨緣;
又如選擇佛系人生,不必慌慌張張,只求知足常樂......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充滿焦慮,販賣孤獨的人世間,你想輕松活過一生,難,太難,不如轉而尋求放下和解脫。當然,你無憂無慮,就不必佛系,盡情享受你自己的人生就好。但,試問,有幾人能做到?
佛系心理其實源于大家心底的焦慮。面對物欲橫流的世界,寧靜淡泊,不去追求,給自己內心一個放逐山水的理由,佛系。佛的世界是空性的,四大皆空,一切皆因貪欲使心蒙塵,通俗的說,是欲望太多。就如同我們喜歡吃的美食,總是保持一種想吃的欲望,如果吃不到就會不適和難過。但,如果你的人生轉而追求隨緣隨性呢?苦也是一種體味,得不到也是一種體味,追求苦的體驗也是一種體味。繼而放下和讓心強大卻是活著的智慧。
真正的佛系是放下一切紛擾,接受自己的一切,好與壞,苦與樂,沒有分別心,順其自然,安住當下。
一些人的“佛系”則像是一種被動防御,生活在物質世界中,婚姻、事業、物質條件等壓力把每一個人壓得喘不過氣來。很多人也想拼命掙錢,可是拼命就不一定能掙錢,工作始終996,存款不到5位數;長跑7年的熱戀,最終敗給了車子、房子。
于是很多剛開始努力拼搏有信念的人由于種種壓力,把動力都慢慢的化身成無奈,大家會在失敗前表示自己“不會在乎”,開始佛系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心懷向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但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在現實中慢慢成長。而真正的佛,是真正的放下,學會接受,也就是無論一無所有,或者在世間行乞,都一樣平靜喜樂。
沒有領悟到佛系真正的精髓,就不要輕言佛系人生。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你有欲望就有動力,能與欲望講和,就是佛系人生。切不可,打著佛系人生的口號,卻過著苦不堪言的糾結人生,那就不是佛系人生。
真正的佛系不是選擇一切隨緣,而是努力于過程,才能隨緣于結果。自己努力奮斗過,不管結果如何,你都無怨無悔。
人生那么長,總要用一段時間的不自由,不快樂,來換取剩余人生的自由和快樂。佛系的人生需要認真堅持和努力,不談得失和結果,安住內心,世界就是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