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胡希恕講金匱要略--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十七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嘔家有癰膿,就是嘔吐啊帶膿的話,那里頭有癰。不可治嘔,膿要是沒有了,癰呢都排出來了,這個嘔也自然就好了。

   先嘔卻渴者,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嘔吐啊,傷人胃液。先嘔,那么嘔完了,他渴,這是胃液已經傷,胃中干,他就渴。那么胃中干、渴呢,可見這個水吐完了,那么這個嘔也是要欲解。先渴卻嘔者,為水停心下,那么開始他渴,渴就想喝水了,那水一喝到相當程度,胃里頭他積水了,那么他就要嘔,這是先渴而后嘔者。這個道理啊,就是胃消化水的力量差,水停在這個位置了,所以他就要嘔,為水停心下,這是水停心下。那么這一類的嘔啊,都由于胃停水,就都屬于飲家,飲家就是指的痰飲了。嘔家本渴,凡是有水飲的這種嘔,他要是把水吐完了,胃中干,他就要渴,本來是應該要渴的。今反不渴者,那么這他嘔完了,他不渴,這就是以心下有支飲故也,此屬支飲。這個支飲啊是從下往上,隨吐隨聚。這個支飲在痰飲中是最重的,不像一般的這個有水飲,吐完了就渴,它開始也渴一點,渴完了他就不渴了。也說明胃特別虛。

   問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谷,胃中虛冷故也。他說病人脈數,數要是熱啊,那么這個熱呢是消谷消食,能食。現在這個人也脈數,而反吐者這個是什么道理呢?這是由于在表證這個階段啊,發汗太過喪失津液太多,所以這個脈微。膈氣虛,膈氣虛就是胃氣也虛了。脈乃數,脈還是有數。這個數是一個客熱,它不是胃熱,它不能消谷。胃由于汗出的太多而虛,虛極生冷,胃虛了,客氣就趁機入胃,這指的是飲、水飲,水飲性寒嘛,所以他說胃中虛冷故也。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余,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于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這段接著上邊說的。醫生看到病人不能消谷,按著的脈又數,以為是有宿食而用下法,可是呢病人本來脾胃就虛寒了,這個寒就是剛剛說的胃中虛冷,那么又被誤下之后,這個脈由數轉弦,表示里頭胃更虛了,里頭停水加重,所以說胃氣無余,那么早上吃的東西,胃沒辦法消化,到了晚上就會吐出來,這種情況叫做胃反。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脈浮但按之底下空,表示虛;澀也是不足之脈,表示津液不足,那么就是說這個脾胃受到損傷,不能進行消化的功能,所以早上吃的食后停在胃里頭,沒有消化,到了晚上就要吐出來;同樣的晚上吃的,隔天早商就要吐出來,像這種情況叫做胃反,就是胃氣逆的意思。胃反這種的病啊,如果脈緊,緊是邪實、邪盛,像太陽傷寒脈緊,這個緊都是實證。澀呢它是虛了,精血不足嘛。邪盛正虛,這種胃反是不好治了,其病難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這個欲吐并不是真吐了,就是將要吐、想要吐,一吐為快而不得吐,那么這種情況千萬不要下,他欲吐者,表示這個病就有往上越出之機啊。那么這個治療呢應該順勢利導嘛,用吐法就好了,千萬不要下。

   噦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噦就是干嘔,干嘔就是有聲無物謂之干嘔。噦與干嘔怎么分別啊?它就是干嘔連連不斷,不是一聲,是連連不斷的,古人叫做噦,干噦嘛。噦大概都是虛證多,但是也有實證。噦而腹滿,這個腹滿指的是實滿,他拒按。那你看看他,前后就是指大小便,是大便不利啊,或者小便不利,大便不利這個腹滿是要拒按的,那么要是小便不利,這個腹滿當然在少腹了。

   嘔而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胃里水往上沖逆,就嘔。那么一開始他是上腹滿,要是這個水往上沖逆厲害,甚至于胸滿,這個就是胸滿了,就是嘔而胸滿。吳茱萸治水氣上沖,有治嘔鎮痛的作用,加上大量生姜,更能治嘔了。那么這個方劑呢一方面治標,治其水氣上沖這個嘔,他用吳茱萸、生姜;一方面你胃老虛,還是會停水啊,所以從根本上恢復胃,他用人參、大棗。

   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水氣往上沖,吐涎沫這是主要的一個證候。頭痛、頭暈全是,尤其頭暈最多見了。臨床上很多的頭暈是吳茱萸湯證,可是他得惡心,起碼他得惡心,就算不吐,也得惡心,一動了他就要吐。這個方劑啊,不但治胃,胃痛它也治啊,吳茱萸湯治胃疼也挺好啊。但是它是個大溫性藥,這個吳茱萸利于虛寒,不利于實熱。臨床上的美尼爾氏證很多是吳茱萸湯證。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嘔而腸鳴,表示這個水氣啊它不是只在胃,在腸子也有,所以下面腹鳴、腸鳴,上面嘔吐,這都是有水飲了,同時他還有心下痞。在這一個在半夏瀉心湯里頭啊,這心下痞有兩層關系,一方面它是胃氣虛,心下痞硬,是人參證,它有人參嘛;另一方面,是黃芩、黃連這個心下,是瀉心湯證。這個方子不但治嘔,它也治下利,黃芩、黃連是治下利的藥啊。這苦藥之中,唯獨黃芩、黃連、黃柏是個燥藥,它們是苦燥藥,所以能夠去水,能夠止利。那么這個方劑啊寒熱并用,一方面胃虛有飲,它用半夏、干姜去飲了;擱人參、甘草、大棗呢,補胃之虛;另外擱黃芩、黃連,解煩解痞。當然這個病有時候有煩躁啊。

   干嘔而利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黃芩湯是治太陽少陽合并這個下利,既有太陽病的這個發熱、頭疼,也有少陽病的這種口苦、咽干,它是治熱利的。黃芩湯就是黃芩、甘草、芍藥、大棗這四味藥。如果黃芩湯再同時有干嘔,得加上半夏、生姜,它是這么一個方劑。

   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凡是嘔吐,他里頭有水飲,所以谷不得下,它胃里頭有水,你吃不下東西,硬吃下去也是吐出來。所以這一類的大概都是胃有停水的關系,他用小半夏湯主之。半夏、生姜這一類的藥,專治水飲一類的嘔,不是水飲的嘔沒效。

   嘔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這段是治這個飲家的一種嘔。他說嘔吐而病在膈上,凡是嘔吐它都是病在上頭,都在膈以上,這是水往上走,上膈,水往上沖逆。這水本來在膈下啊,在胃里頭的,他要嘔就往上,上于膈他才嘔吐。嘔吐完了,思水者,解,這頭先咱們講了,嘔吐,胃中這個停水都去了,同時胃中干,干就要渴,那么想喝水了,表示這個嘔要止了。急與之,那么趕緊給點水喝。為什么?和其胃啊,少少與飲,以和其胃嘛。思水者,雖然急與之飲,還不解渴,還想水喝,這只給水喝可不行了,只給他喝,水停了他還是要吐的。豬苓散主之,這個好,這是一個根本解決的法子。

   這個方子呢,豬苓、茯苓、白朮全是利尿去水的,而且豬苓解渴,那么里頭有點水它去了,不渴了你也不想喝了。這一個治療的手段是最妙不過了,一般人想不到這個時候還利尿,其實這是最常用的手段,后頭還有啊,茯苓澤瀉湯也是,比這個方子更常用了。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這個水往上來,它不往下,小便不應該利,可是他小便反倒利,利就是頻數。脈弱,又見厥,這是虛了,這是陰寒的一個證象了。那么身呢反有微熱,這都是不好現象,這個身微熱啊,正是這個虛陽,就是古人說的這個陰陽絕離之象,這個虛陽啊都往外跑,那么里頭是真寒吶,所以脈弱,又見四肢厥冷。所以是難治的一個病,也只有用四逆湯,溫中救逆這一法。四逆湯的那個嘔呢,是陰寒內盛,說是咱們說的里陰寒證,就是上吐下瀉,不是大便瀉,他是小便數溲,這是機能陳衰,那也不是一般的嘔。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小柴胡湯是個解熱劑,同時是個健胃止嘔劑,半表半里有熱,心煩喜嘔的這種。這個他絕對有煩、熱煩,他是這種的嘔。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胃反他是要嘔吐的,但是他并不是隨時嘔吐。胃反嘔吐甚者,可以用大半夏湯。這個大半夏湯與小半夏湯就不一樣了,它這個不但用半夏下氣止嘔,同時他是胃虛了,這個胃反主要就是胃虛,脈浮而澀嘛,浮則為虛,澀則傷脾,他脾胃虛。脾胃虛得用甘藥來補脾胃,主要就是補胃了,所以它用人參和蜜。它這個甘藥不用甘草、大棗,它擱個蜜很有道理。這個蜜不像甘草、大棗是壅膩,而且他嘔,嘔不用甘藥,是吧?所以不可吃建中湯嘛,那么這個脾胃虛不用甘藥也不行,所以用蜜。這個蜜雖然是甘藥,但有些個潤,它不是往上壅。這個用藥啊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如果需要用甘藥來安中補胃而且他又有嘔吐的,配合人參的,你不要配些甘壅的藥,像甘草、大棗,飴糖更是不行了,那蜜是可以的。所以他這個就用這個人參、白蜜和半夏,這個胃反主要就是由于這個中虛而嘔吐的。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他這個是不通于下,谷道不通,大便不通,而且有熱,熱往上壅,所以吃東西啊,因為這個熱往上壅,他吃完了就吐。那么這個用大黃甘草湯主之。這甘草緩其急迫,這個吐也是很急迫的,吃了就吐嘛,那么大黃呢它是一個通便下熱的作用。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這個胃反他吐,吐完了,他也渴欲飲水,那么你要任著他飲呢,飲到一定的時間他還是要吐。胃反表示胃的消化不良,里頭積有液體的東西,蓄積到一個相當的程度,他就要吐出來。古人對治這個的法子啊很有意思,他一方面去水,用茯苓、澤瀉這些去水的藥,同時呢他也用些健胃的藥,像白朮、甘草、生姜都是溫中健胃的,甚至有的時候還擱人參。要是這個胃恢復了,他就不會再停水,所以既講治標又講治本。茯苓飲這類的方子,就是對那個胃下垂、嘔吐,或者現在西醫所說的這個胃弛緩、胃擴張啊這種隔些時候就要吐的病,用這個都好。

   吐后,渴欲飲水而貪飲者,文蛤散主之。兼主微風,脈緊,頭痛。原文為文蛤湯現改為文蛤散文蛤湯為發汗藥,文蛤散為止渴藥。止渴后,他不再渴了,他吐也可以好的。

   干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干嘔,吐逆,吐涎沫是什么意思啊?是干嘔,或吐逆,或吐涎沫,不是干嘔而吐逆,或者吐涎沫。這都說明胃里頭有停飲,半夏干姜散比小半夏湯溫中力量強,所以這個胃寒停飲比較重一點,就是小半夏湯中生姜換成干姜,干姜、生姜所差的是干姜性比較弱而溫,就是說小半夏湯證,如果胃偏于寒一點,偏于寒飲,可以用半夏干姜散。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生姜半夏湯主之。這個徹心中就是全心中,就是整個的心里頭啊。憒憒然無奈,就是悶,煩悶,簡直無可奈何,煩悶而亂。這個憒憒本來是心煩亂,所以他這個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事實上也不喘,也不嘔,也不噦,可是心里頭難受啊,他這個胸總是逆滿煩亂,惡心的厲害,總而言之是惡心的厲害。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要是這個人胃特別不舒服,就是咱們這個惡心的厲害,生姜非多擱不可,你看咱們后世那個都擱生姜三片,這個不行,真正要多擱,你就得多擱。所以咱們遇到這個人惡心的難受,那你生姜就得多擱;嘔吐得厲害,半夏多擱。

   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干嘔,或者是噦,噦者就是干嘔頻繁,連連不斷,以至于手足厥。這個氣往上逆啊,也阻礙這個氣機,也就造成手足厥冷,就是胃氣不行了啊,也影響手足厥冷。因為是這個情形,所以不擱半夏,它擱橘皮行氣,氣一暢,這個厥逆也就好了,噦也就好了。這個陳皮,古人叫橘皮,它是行氣,也下氣,行氣也降逆,,配合生姜。生姜這個藥啊,不但它能夠治嘔,也治那個逆氣,它也降逆,降胃降逆,同時它去飲去水。所以這兩個藥配合來,它偏于行氣,偏于下氣。所以干嘔噦,影響到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這個厲害,這個你看這個橘皮用多少啊?用二斤啊,就是三付藥的量也相當重了。這個噦逆是相當重了,干嘔不斷就是噦啊,不斷那個驚人的很,所以他擱個噦逆者,就是頻繁不去,那么這橘皮得大量使用。所以橘皮對這個噦逆,看起來是有相當療效的一個藥。竹茹也下氣,咱們治咳嗽也用啊,它也健胃,這種噦都由于胃虛氣逆,胃本來是來納氣啊,它應該往下走,可是它往上,就是胃虛,而且它不納。所以一方面用行氣下氣的藥,同時也用健胃的藥,他用人參、甘草、大棗這些溫性的藥,用橘皮、竹茹、生姜來降逆治噦。臨床真正遇到這個心下逆滿,打嗝啊,但是不是旋覆代赭石湯證,大概都是橘皮湯證。那么這個橘皮我都多用,你要用個三錢、五錢不起作用,我常用一兩,也就是30克,你要這樣用啊,病人馬上他就舒服。后世認為橘皮破氣,都不敢大量的用。它不是破氣,后世把這個東西都說錯了

   夫六腑氣絕于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于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六腑為陽嘛,行陽于外。這個六腑啊,行陽于體表,所以六腑氣絕了就無以溫體表了,所以手足寒而腳縮,寒氣上逆,同時還上氣、嘔、噦這個情況發作的。五臟是藏精的嘛,藏陰于內,如果五臟氣絕呢,就不足以養陰液了,所以他是利不禁,陰液就不守了,就失去守了,厲害就手足不仁。這是說下利啊與臟氣是有關的,這是古人一種看法,大家作為參考。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下利,脈沉弦,沉為在里,弦為里急啊,下重就是里急后重的一個簡稱。脈大者,為未止,這整個說的是痢疾了,就是熱利了。脈大則邪盛,熱邪盛,所以這個痢疾啊,不是要休止的狀態,還繼續往前進展的。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脈數本來是有熱,那么這個熱利且脈數,看不出欲自止的樣子了。微弱數者,雖然數,但是脈現微弱,這個微弱呢是邪衰的一個征候,表示這個痢疾啊很快就要治愈了。雖然脈數還發熱,但是從這個脈數與微弱一同出現,這個邪氣已經衰了,這個發熱的時間不會久的,所以他不至于死。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這是一段是說陰寒下利啊。下利,手足厥冷,以至于無脈,這是一種虛脫的樣子,無脈是這個心臟衰絕的樣子。那么這時候啊,這個病可以好,也可以壞,得趕緊灸之。如果胃復,手足溫則可以好的。要是不溫,脈也不還,表示胃氣已敗了,而再微喘,反微喘就是氣脫于上,非死不可了。那么這一段與上邊熱利是個對待的,所以下利這個病啊有陰有陽,有虛有實,這個是虛寒下利。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這個下利啊,我們首先要看這個人渴不渴,就是口舌干不干。如果渴,這是熱;那不渴呢,這個就是寒,就是太陰病的下利。這段呢,他渴,所以這是個熱利,雖然是個熱利,但是微熱而脈弱,他這個熱不厲害,只有微熱,而這個脈也弱,說明邪已衰,這個熱沒大問題的。今自愈,所以這個下利啊,快好了,這都是指熱利說的。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脈緊,為未解。下利,脈數,脈數說明是熱,渴也說明是熱了,說明他是有熱邪,是熱利呢。但是身有微熱而汗出,說明表和啊,這個病已經由表解了,所以肯定這個下利是要好了。假設下利脈數,而且還緊,這個緊是實啊,既有熱邪,又有實,那這個痢疾就往前進展了。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瘥,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這是一個平時不戒慎飲食,里頭蘊熱,造成下利,這個下利不是痢疾,這個他一下利、腹瀉,將腹腔這個積熱啊排出,之后有好的,這個腹瀉假設不好,那要變痢疾,他這個里頭的熱挺厲害的,不能因為下利就解除的,他一定要清膿血。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無論是脈緊、脈弦,這個下利都比較重,這一般都是發燒沒有汗。假設這身上有微熱,再自汗出,這大概都要好了,這是表和了,他就由表解了。所以咱們治痢疾,開始沒有汗,那么有的時候呢得用發汗劑,用葛根湯,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沒有表證,你就不要用解表藥了。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下利氣,是什么意思呢?一方面下利,同時出空氣,下利并氣一同排出,這個很常見的。他大便并不太多,但劈里啪啦很響呢,下的盡是氣。那么這一類的病啊,大概都是水谷不別的時候多,這個都是水瀉。當利其小便,就可以好的。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寸脈反浮數,說明這個下利啊正在進展呢,這個是外邪挺盛。尺中自澀,里頭血虛了,邪高熱于外,而血虛于內,這種下利一定是膿血便,膿血痢疾的這種癥候,脈證就這個樣子。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拉下來的東西都完谷不化,這說明是虛寒吶。那么雖然有表證,也不可攻表,如果攻表,汗出,使胃里頭的津液更傷,那么胃虛了,下焦的水飲就往上沖逆造成脹滿。

   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他本來是脈沉而遲的虛寒的一種下利,但是這個人呢「面色赤,身有微熱」,這就是所謂浮郁在表了。浮郁在表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從表解,就是有表證,想從表解但達不到發汗的樣子。就是陰寒下利,反而陽氣浮郁在表,說明這個病啊,有欲自表解的機會。這么一個虛寒的下利要是表解,一定要發生郁冒的,郁冒就是昏冒,咱們現在的話說呢就是近似休克,當時人事不知,出一身汗,這病可就好了。那么這個人呢,本來他四肢不冷,這時候他四肢微厥。四肢微厥,郁冒汗出,這都是一個瞑眩狀態。所以這個病要是久病、虛病,無論是自愈,或是吃藥中病而好病,常常發生這種瞑眩狀態。這個瞑眩狀態挺嚇人,你看當時這個人,昏冒、不認識人、只管出汗,看著挺危險的,手腳也涼了,這不嚇人嘛,可一會兒都好了,他這個瞑眩過去了,整個病就完全好了。為什么他有這些癥候的反應呢?他有下利清谷的虛證。

   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晬頻率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就是下利已經止了,可是沒有脈。手足也厥冷,看這個樣子就是有虛脫的樣子了,晬時,就是驟時了,如果脈還,手足溫,這說明胃氣恢復了,那么這個人沒有問題。如果脈不還者,那是胃氣已衰了,胃氣已敗了,那就始終也不會還了,那就非死不可。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直桂枝湯。下利,腹不應脹滿,因為下利這是一個有所損的情形嘛,反而脹滿,說明是虛。那么這個虛,已經出現腹脹滿了,當然還有旁的癥候了,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這是太陰病。他這個脹滿是虛脹、虛滿,同時他也不能吃東西,那么這種的下利,雖然身體疼痛,身體疼痛是表證了,也不要先救表,應該先溫其里,后攻其表,這是定法了。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這個心下堅啊,這是一個實證,這個準拒按的。其脈平,這個下利的這個脈,一般說呢,他要沒有心下堅,出現脈平,問題不大,如果心下堅而脈平,肯定是實。為什么急下呢,一般來說,因為下利的關系,里頭不能再結實了,可是他胃這個地方堅,表示他結實了,說明這個病了不起啊,一方面下利,一方面結,結者自結,下者自下,一方面瀉肚,一方面他胃里頭凝固起來了,結實了,就是胃家實這種反應來了。這說明這個病來得相當猛啊,這要不加以急治,危險得很。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脈遲,本來是個不急的脈,是胃虛胃寒,但脈遲與滑同時見,這個遲說明正是實,而且實到相當程度,阻脈氣滯,所以這個脈不流暢,不那么快而且滑,這是有里實,不可輕視。這個利啊不是要止的樣子,得急下之,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下利,脈不應該滑,反滑者是里頭實。當有所去,下乃愈,這一攻就好,宜大承氣湯。為什么不說急下呢,他脈就只是滑,還沒到遲的程度,上面那個遲說明證有欲虛的表現,那你再給延誤,就不行了。那個遲滑比這個厲害,它里頭的那個實啊,已經阻脈氣滯了,所以脈也不那么流暢了,這得急下。底下這個雖然滑但是沒有那種情況,也得下,但不是那么急。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這個說休息痢的。下利本來已經好了,那么到某年某月某時,他又復發了,這就是病毒沒盡的關系,那非攻不可。臨床上,遇到痢疾,一般都喜歡用烏梅這個東西,常常一開始就用這種收斂藥,痢疾好了,但是不久又反復了,這說明也是休息痢的一種。尤其這個熱痢一開始就用收斂這種方法的,不復發的很少,那都是該攻不攻,把病毒遺留到里頭了,早晚也是禍。他就是痢疾不再發,也能為其它的禍患。治療不必非大承氣湯不可,要看情形了。如果惡心、胸下滿,那大柴胡湯就行。要是沒有柴胡證,不那么脹滿,調胃承氣湯就行。如果脹滿得厲害,大承氣湯是非用不可的。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凡是譫語都是胃不和、有燥屎,沒有其它的問題。這里用小承氣湯,說明胃不和發譫語,這個有燥屎,一般是用小承氣湯,沒有大的潮熱,也沒有其它非得用芒硝不可的癥候,就用小承氣湯微和其胃,也能治譫語嘛。小承氣湯比大承氣湯差不少啊,雖然有厚樸、枳實、大黃,但是沒有芒硝。這大黃沒有芒硝,它解熱力量差,因為小承氣湯它沒有潮熱。假若熱得厲害,你還要擱芒硝,沒那么脹就擱調胃承氣湯,厚樸、枳實去掉。如果又脹又有熱,實得都厲害,可以用大承氣湯,只脹而沒有那么大的熱,可以用小承氣湯。

   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就是久便膿血,這種下利不止的話,那么確實也變成陰虛證候了,可以用桃花湯,不然的話不要用它。便膿血這種下利,十有八九都是實證,用桃花湯的機會相當的少。那么他病得相當久了,的確是有滑脫的樣子,那么你看吧,他這人絕沒有熱象了,這時候有用桃花湯的機會。桃花湯還是好藥的,但是我們一般遇到痢疾,不要就用它,這個不好的,這個把病邪關到里頭了,會出毛病的。這個藥收斂止瀉的力量相當大。

   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這個熱利下重是個實證,里頭有所實,所以以利去除,那么這個跟上面的桃花湯不同,它是實證,臨床上也常見便膿血,那么用白頭翁湯去濕清熱,所以熱利的膿血便白頭翁湯它好嘛。

   但是這個下重,就是里急后重了,這個只是用白頭翁湯效果沒那么好,通過臨床驗證,還是加大黃好使,就白頭翁湯加上六克的大黃,這里白頭翁二兩是錯了,白頭翁應該擱三兩。不愈,更服,這個藥一點也不像那個桃花湯,多服是沒有問題的。那么真正有里急后重要加大黃好;要是血便呢,要加阿膠。就是有一型痢疾,它下的東西就是血湯子,這種痢疾啊,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比較好的,這個大黃可以不加,真正的血便并沒有里急后重,咱們說的這種就是病菌感染的痢疾,這個痢疾不好治啊,他的大便就像熟米飯的米湯那個樣子,可顏色是紅的,那里頭其實全是血,這種痢疾也是熱痢,用白頭翁加上甘草、阿膠,比較好,這個我也用過。

   本段一般熱痢下重,可以用白頭翁湯。如果里急后重得厲害,里急后重就是蹲肚,就是自下,這類的呀大概都要擱點大黃,書上沒有,這是根據臨床實踐上那么體會。

   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下利時他就煩了,下利好了他還煩,說明里頭還是有熱了。但是按心下,沒有實,不是心下堅,他心下濡,表示這個里頭沒東西,所以說為虛煩也,那么用梔子豉湯就可以了。梔子豉湯治煩還是相當好的,心中懊憹,煩得不得了,吃這個藥挺好使的。它就梔子、香豉兩味藥,其實這藥不是吐藥,它后頭說這個得吐可止,不是這么的,我常用這個藥,一點也不吐。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下利清谷而厥,四肢厥冷,這是里寒了。但是反有外熱汗出,這個外熱指的就是汗出,他身上多少都有些微熱,那么就是里寒外熱。那么真正下利清谷又厥逆,與前面講的其面戴陽是兩樣的,那個戴陽是在上頭,它還有表證,還得出汗,所以也要從上邊出,上邊受之,這個有表證自然有氣上沖了。那么他這個外熱不是這樣,顏面當然還是蒼白色,可不是浮陽戴面,不是要從表解,這個汗出的確是脫汗,這是虛脫的樣子。凡是真正的陰寒重證而外邊有點熱,這都是無根之火,這就危險了,是虛陽外散的意思,所以趕緊用通脈四逆湯。

   下利肺痛,紫參湯主之。這個有問題的,下利肺痛這個難解釋,而紫參也不是可以治肺痛。紫參在《本草》上是苦寒藥,它的治療近似柴胡,它也治心腹堅、邪氣積聚,同柴胡差不多,而且它通二便,利小便、通大便。可見這個下利也是一種自下,就是痢疾那個痢,他用紫參配合甘草來治療。至于這個肺痛不可解,恐怕有問題的,這里有錯簡。那么這個方呢,治這種熱痢,里急自下這種情況,可以用。

   氣利,訶梨勒散主之。訶梨勒它是治虛脹冷氣,它起這個作用。虛脹,表示里頭有冷氣,那么這種氣利需要用這種收斂藥。訶梨勒它收斂,它治這個虛脹冷氣。這個病是虛實之分。一般這個下利氣,你就是把水分消就行了,就是使之水谷一別就好了。如果里頭是虛寒的情況,可見冷氣啊出虛恭啊,要排出就覺者冷,那么這個應該用溫性的訶梨勒散。

   《千金翼》小承氣湯,治大便不通,噦數譫語。噦數者就是噦逆得相當厲害,這跟我們前面說的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而愈,是一樣的。如果大便不通,噦逆頻數,再譫語,那當然可以用小承氣湯了。小承氣湯是胃不和而譫語,正可以用它。同時這個噦逆就是由于谷道不通的關系,你吃它就可以好了。《千金翼》提出這個方子是對的。通大便不是隨便就用小承氣湯的,要有譫語才可以用。

   《外臺》有個黃芩湯,這個黃芩湯與我們前頭那個四物黃芩湯不一樣,這個可以起名叫六物黃耆,近乎半夏瀉心湯這類藥。里頭有黃芩、人參、干姜、桂枝、大棗、半夏。那么這個藥當然是健胃止嘔。它有人參、干姜健胃,有半夏它止嘔,同時它有黃芩,也解煩,雖然沒有黃連,但是有黃芩。我們前頭講白頭翁湯時,說這個這個黃芩、黃連它都是治下利,解煩止利。所以它治干嘔下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36.下利/桃花湯、白頭翁湯、紫參湯、訶梨勒散
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全文二
《溫病條辨》第二卷 中焦篇(2)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三明市| 资阳市| 龙游县| 广平县| 息烽县| 肇庆市| 门源| 涿州市| 安宁市| 平阴县| 家居| 荆州市| 霸州市| 上蔡县| 花莲市| 新建县| 延长县| 衢州市| 乐平市| 祁门县| 台江县| 安泽县| 尉氏县| 颍上县| 含山县| 萍乡市| 桐城市| 永川市| 临潭县| 敖汉旗| 南投市| 绥中县| 武宁县| 虹口区| 临清市| 蓝山县| 洪雅县| 沙雅县| 伊通|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