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切勿使猛勁
如果把心臟病患者比作一把子彈上了膛的槍,一旦他使了猛勁,就相當于扣動了扳機,“子彈”打出去,斑塊破裂,就會造成心肌梗死。2007年,美國耶魯大學曾對90名大動脈破裂患者調查發現,24%的人在發病前1小時內做過重體力勞動,包括舉重、做俯臥撐、鏟雪等。
這是因為,人從靜態中突然發力,會使血壓在一瞬間迅速升高,心臟承受的壓力也會隨之劇增。 另外,劇烈運動會使心肌的耗氧量劇增,而運動時,血液被“抽調”到肌肉中,心臟更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現象。所以,心臟病患者不能動作過猛或過快,否則輕者會導致心絞痛或心律失常,重者會誘發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而在生活中,有很多被人們忽視的危險動作。比如說,推、背或提重物,有的患者去超市買了大包小包的東西,非要自己搬回家,兩個胳膊猛一使勁,就容易出事兒了;有人打掃屋子時,憋著勁兒要挪動一下大衣柜,也容易誘發疾病;還有些動作用勁兒不大,但屬于突然之舉,比如老人躺著或坐著,聽到電話、門鈴聲就一躍而起,這樣會使心臟承受的壓力頓時升高,猝然倒地;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解大便時一使勁,也容易導致動脈硬化的血管破裂,出現腦出血等問題。
數九寒天,是心臟病人的魔鬼時刻。據統計,一年中最危險的月份要數12月,在寒冷的天氣中,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明顯升高,調查表明,該月份死亡人數居全年各月之首,死亡例數占到總數的10.4%。
寒冷對心功能正常的人影響不明顯,但對心臟病患者則有顯著不同。首先,氣溫下降使人體耗氧量增加,為維持正常的體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心臟的負擔也就增加了。其次,天氣變冷能使血流變慢,從而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同時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空氣寒冷還能誘發冠狀動脈收縮甚至痙攣,直接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所以,對心臟病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來說,冬季出門尤其要注意保暖,應備好四件物品:帽子、圍脖、口罩、手套,尤其是從溫暖的室內突然到室外,零度以下的冷空氣直接吹在臉上,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很多老人堅持在天冷時晨練,或為增強自身抵抗力用冷水洗臉,但冷空氣和冷水的突然刺激容易誘發心絞痛,應盡量避免;洗衣洗菜時,不要長時間把手泡在冷水里,最好用溫水。
悲傷是心臟病人的天敵,入秋后,老人發生血管疾病特別多,這固然和天氣有關,情緒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許多心臟病病發都是在情緒大受刺激之下,如大喜、大悲、大怒時發生,這些劇烈的情緒反應會使交感神經興奮,體內兒茶酚胺等血管活動物質增加,令跳加劇、血壓升高,冠狀動脈出現痙攣;另一方面,心肌耗氧增加,也會使冠狀動脈閉塞,造成心室纖顫,引起心臟驟停。在中醫看來,悲和肺相對應,肺朝百脈,配合心氣來推動血脈運行,營養五臟六腑,而過于悲傷,容易傷肺氣,從而產生淤血,促發心臟病、心絞痛發作。
翻開近5年來的演藝圈大事記,從高秀敏到陳逸飛再到梁左,藝人們猝死的噩耗接二連三傳來。
其實,過勞死的背后,真正原因是心臟病。大部分“過勞死”的青壯年本身就潛伏有心血管疾病,但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而過勞是促使疾病突發的誘因。患有血管病變、冠心病、主動脈瘤等心臟疾病的人群,血壓非常容易受情緒以及體力影響而波動,高壓、勞累勢必導致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從而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猝死。如果本人及家屬都不了解其心臟有問題的話,很可能簡單判斷為“過勞死”。
諸葛亮氣死王朗,是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諸葛亮唇槍舌劍,抓住要害,一頓羞辱,竟使王朗撞死于馬下。 有專家分析,王朗的真正死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腦出血。
尤其是心臟病患者,在著急、暴怒時驟然猝死的例子并不少見。曾有人對正在發脾氣者的心臟進行過測試,發現此時心跳急劇加快,血壓驟升,耗氧量倍增。當心率加快時,血壓容易升高,冠心病患者很容易舊病復發,腦血管病人則容易導致腦血栓、腦出血等急癥。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心梗、糖尿病等基礎病的人,受外界刺激影響,會誘發腦出血、心臟病、猝死、腦卒中、偏癱等,造成生命危險。
因此,對老年人來說,應該避免長時間打麻將,這種活動容易讓人情緒激動,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加之腦動脈硬化,使腦血管自主調節功能喪失,引起腦血管或微小動脈瘤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老人也要遠離股票等高風險行業,即使從事股票交易,也要擺正心態,輸贏都不要放在心上,最好每天量量血壓,如果出現血壓升高的現象,則要及時吃降壓藥,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在行為醫學中,人類的性格類型被分為A、B、C、D四類,其中,A型行為類型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病。這種人屬于快、急、忙型,常為“工作狂”,缺點是易急躁,常和他人爭執。所以,對脾氣急躁的老人來說,做事時不要風風火火,應該三思而后行,辦事要有章程,切記留意情緒上的安寧。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種花、養魚,下棋、書畫,以此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