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界巨匠彼得-德魯克在逝世前約兩年時,曾接受美國《財富》雜志的采訪,記者問他:“假如您還有沒寫的主題,會是什么?”
德魯克答道:“是無知的管理。要是早寫出來,大概已經成為我的最高杰作了。”
我們的生活從80年代改革開放起到現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人民生活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而提升的速度相當地快,快到我們像是一眨眼之間,前期產品還沒適應,直接淘汰進入下個新的產品。
就像我們的手機,不斷地翻新;就像微信、支付寶的付款與轉賬;電商的崛起,房價的增長,等等。我想這些變化的過程都是我們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如果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其實都是未知的。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不知道意外和死亡哪個先來。”
那么我只要等著死亡和意外嗎?不、不、不。
我們要跳出這個框架,尋找我們更加美好的東西。
想要尋找到更加美好的東西,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其實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我們擅長的是發生問題,然后解決問題。而我們往往忽略了發現問題的重要性。如果一直在解決問題的人,永遠不可能發現問題。
那么,我們要跳出思考邊框,創造出全新的視角,全面強化你的思考力。
如何才能提升視角和思考的維度呢?如何更好地發揮100%的思考力,定義新的問題?
日本的商務顧問細谷功,在《高緯度思考法》這本書,為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在未知領域中發現問題,在書中介紹了三種提升視角或思考“維度”的方法,讓我們更好地發現問題,正確定義問題,從而做到真正的解決問題。
作者細谷功畢業于東京大學工學部,出任職于東芝、后進入安永咨詢公司,負責產品開發等領域的戰略制定及業務改革計劃的制定、執行和定義。現任QUNIE顧問研究員、另于企業和大學開展思維能力相關的研究和業務。著有《地頭力:從結果出發解決問題》等作品。
我們有時會有這種感覺,解決問題便是發現問題。因為問題發生時我們的狀態是未知的狀態,所以認為這種狀態等同于是發現新的問題。
我們需要理解“發現問題的思路”,意識到“無知、未知”,就能獲得打破“常識之墻”的創意。
那么在“知”這個環節,我們可以分為三種:
一、已知的已知:第一直覺就可以告訴你發生問題,如何解決問題
有問題嗎?有
有答案嗎?有
在我們全部都知道和了解的情況下進行解決。也就是我們直線思維就可以解決問題。
例如:下班后,我們拿出自己的手機一看關機了,而且還打不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沒電。當插上電源后顯示充電的時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會有太大的情緒上的變化,思維上轉動,潛意識就能告訴你,沒電了。
如果在你拿出手機的一瞬間,突然這個時候手機掉到地上,并摔出裂痕,而你看到狀態是關機,第一直覺除了告訴你是沒電了,同時還有未知的可能性就會出現。
二、已知的未知:就像刀刀狗漫畫里的一句話:生活的一半是倒霉,另一半是如何處理倒霉
有問題嗎?有
有答案嗎?無
例如:我們上課時,老師在黑板上講了一道例題,你當時聽得特別明白,覺得這題很簡單,腦子里第一反應:我會了。
于是,老師找了到類似的題說:“同學們試著做一下。”
這時候,你的手告訴你:“我不會。”
這道題把已知的條件都告訴你了,你現在做的就是去解決問題。
而已知的未知就是知道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前提條件是知道問題的所在。
三、未知的未知:很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問題嗎?無
有答案嗎?無
如果說:已知的未知是“解決問題”的主要對象,那么未知的未知是“發現問題“的主要對象。
這就是如何提出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不確定性很高,僅靠因循守舊地思考并不能取得成功,因此必須要創新。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思考問題,不斷地創新結局。
已知的已知是對于的知識和經驗,
已知的未知就是狹義上對應的去解決問題,
而未知的未知是連問題還未提出的事項。
四、知道的越多,未知的領域就變得越大
愛因斯坦曾說:“越是學習,就越知道自己有多無知;越是意識到自己無知,越想更深入地學習。”
劇作家蕭伯納曾在一次宴會上對愛因斯坦說:“科學一直在犯錯,因為每解開一個問題的同時,就必定造成十個其他的問題。
還記得一首歌的名字嗎?《愿世界的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是的,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發現的程度就會影響你解決問題的程度,所以環環相扣。
那么我們要如何多維地去思考呢?
在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螞蟻和蟈蟈的故事》,夏天的時候螞蟻就開始準備過冬糧食,而蟈蟈只知道悠閑地彈著吉他唱著歌。
螞蟻的生存狀態一直讓自己在可控的范圍內。
螞蟻在夏天搬運食物為冬天做準備,而蟈蟈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可能性。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她在剛結婚時,經常和大家說:“我婆婆天天和我說,做為女人要存錢,女人是家里的匣子。可是,我婆婆從來沒想過我和她兒子掙的這點錢,只夠過日子的,那什么存呢?”
她婆婆的狀態是螞蟻的行為,一切可以往家里搬的,盡量都往家里搬。
而兒子和兒媳婦的狀態像蟈蟈,已知的是沒錢可存,未知的是也許會到冬天餓死,也許會把兩人手里的積蓄拿去投資,投資的后果當然也是未知,未知有很多的可能性,當然好壞并存。
婆婆屬于保守型,而兒子和兒媳的不定因素太多,未知結果也會更多,有可能失敗,更有可能是創新,就像馬云的淘寶。
我們自己都站在未知的領域,所以我們疏忽了這個領域,一般我們只看到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著兩個領域。
所以,我需要像蟈蟈一樣,遇到阻礙的時候,我們要跳起來,站在更高的位置去俯視下方,當你跳脫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看到第三個領域未知的未知。
蘇格拉底所提倡的“如果我是最有智慧的人,說明我對于自己多么無知有所自覺。”
我們生活在未知的世界里,因為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沒有見過的生物,太多太多。
我們也可以說我們的生活也是未知的,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也許是驚喜,也許是驚嚇,也許是平淡無常。
我們在很多方面不能等著問題發生再去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發現問題,然后去創新,從多個維度去思考。
因為我們的眼界真的很小,我們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同一時刻我們不能看到全世界正在發生什么。
所以,思考不能從你單一看到,我們要多維度去思考,發現問題,讓我們的創意不斷地去創新。
《高維度思考法》是一本讓未知的未知,來開啟你人生新旅程的書,獨到的視角,獨到的解讀,清晰明了,簡單易懂,卻又讓你在生活、工作用多個維度去思考。
跳出思維的框,用全新視角看世界,創新出更多的美好,與世界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