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唯心主義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當做是主觀感覺或者意識的產物,認為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等是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客觀唯心主義則認為某種客觀精神或原則是先于物質世界并獨立于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由于“
絕對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屬于客觀精神或原則,因此,黑格爾、朱熹和柏拉圖的觀點都是唯心主義的,而且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 客觀唯心主義是
唯心主義哲學的兩種基本形式中的一種;它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這精神并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識,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間的一種神秘的、客觀的精神。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年—前327年),他把這種“客觀”精神稱為“理念”; 中國南宋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 “理”;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1831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
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 如柏拉圖的“理念創造一切”、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外化為萬事萬物”、老子的“
道生萬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脫離人而存在的精神實體的都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