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舊時為妓院的代稱,故一些古典文學作品中對于落難風塵的妓女稱之為“青樓女子”。在《現代漢語詞典》及一些古典詩詞里亦是這樣解釋的。其實,“青樓”最早是指帝王的住所。
據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載:《南齊書·東昏侯紀》:“齊武帝于興光樓上施青漆,世謂之青樓。”可見“青樓”原先乃是帝王之居。故三國時曹植有詩曰:“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唐代駱賓王也曾有詩:“大道青樓十二重。”都是譽稱帝王所住宮廷樓閣之華貴。為此,袁枚指出:“今以妓院為青樓,實是誤矣。”
據考證,最早稱妓院為青樓是出自南朝劉邈的《萬山見采桑人》一詩,內有“倡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的詩句。后來,唐代李白:“對舞青樓妓,雙鬟白玉童。”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詩句中的“青樓”,就因襲前人之誤傳,成為妓院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