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
來源:轉發 作者: 錄入人:孫和平 發布時間:2011-9-15 8:21:56
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既要具備深厚的學科素養,更要練就一身嫻熟過硬的專業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方面,才能確保順利完成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任務,才能鋪就語文教學發展的道路,才能成就語文教學的燦爛輝煌。
一、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是什么
學科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新課程各學科課程標準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所謂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它不是各種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注入主體精神的合金,成為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或思維方式。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教師應具備的學科素養包括以下幾點:
(一)學科專業知識。這包括足夠的所教學科知識、廣博的文學素養、扎實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
(二)純熟的專業技能,即良好的教學能力。
(三)特有的專業情感。教師的專業情感是教師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對自己所執教的學科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發自內心的喜歡,想要在這門學科的領域中有一番作為。是要做一名教書匠還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
二、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
(一)學科專業知識
1.教師必須能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內容準確掌握,能自主構建本冊教學知識的知識體系,對于教材的重難點有清晰的把握,對于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要求透徹了解。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和創造的欲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品質。
2.語文教師應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語文教師語言運用要求簡明、連貫、得體,簡潔明白的語言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語言大師莎土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
3.應加強作文訓練,提高寫作水平。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寫作也是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自己會構思,會表達,在平時教學中,才能結合自己寫作體驗,對作品作更深層次的把握,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從而給學生以有益的知識。
4.應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現代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較強的發展潛力。要以書為主,讀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
5.應加強漢字書寫能力的訓練。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寫字教學,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新課改下的教師首先自己必須學會寫一手漂亮的字。這樣才能影響學生,才能教學生,培養他們的書寫能力。
6.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提高信息處理能力。新的語文教材的編寫,重視活動課的開展,重視培養學生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也應了解一些網絡知識,學習信息技術,才能給學生以方法、指導。
(二)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
1.創造有活力的課堂。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的的活力。教師首先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走到孩子們中間去,與他們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融合到他們中間去,創出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
2.如何上好一堂課才是課程改革的實質,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活化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讓學生有充分討論與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予以反饋,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可借助實物、多媒體等增強學生的體驗。
3.上課的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且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豐富多樣的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
4.良好的科研能力。一個不搞科研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名名教師,教師要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并且確立研究課題,通過搜集資料,與人交流,課題實驗等活動最終以論文的形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研讀各種教育理論與教育專著,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為科研服務。
(三)特有的專業情感。
教師的專業情感是教師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首先要對自己所執教的學科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發自內心的喜歡,想要在這門學科的領域中有一番作為。是要做一名教書匠還是幸福的教育者,都需要自身的思考。正像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所寫的那樣:“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導者和道德的引路人?!?/p>
三、全面提升學科素養是時代對語文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
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心理素質上及教學技能上脫胎換骨,全面更新提高,做素質教育的實踐者。語文教師作為母語教學的教師更應首先做教育改革的先鋒,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素質,完成素質教育賦予語文學科的各項任務。
語文學科素養決定語文學科教學研究成次的高低,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不斷充實新的專業理論知識,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煉新見解、新觀點,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逐步成為開拓型、創造型、研究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