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男”,指的是出身于農村或城市底層家庭的男孩子,經過自身的刻苦努力,脫穎而出,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鳳凰”一語,是俗語“山窩里飛出金鳳凰”的簡稱。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統稱為‘鳳’或‘鳳凰’”(《辭海》)。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鳳凰是個什么樣子呢?“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不是凡鳥,它高貴、矜持,獨來獨往,“鳳凰不與燕雀為群”(《史記·日者列傳》)。所以在報刊上,說農村某青年自學成才,發憤圖強,干出了一番大事業,皆譽之為“山窩里飛出金鳳凰”。
“孔雀女”,是比喻出身于文化素養高,且生活優裕家庭的女子。“孔雀女”是傳說中“孔雀公主”的借代。孔雀是一種體態優雅、羽色華麗的鳥,屬于鳥綱的雉科。我國產的為綠孔雀,“羽色絢爛,以翠綠、亮綠、青藍、紫褐等色為主,多帶有金屬光澤”(《辭海》)。在古代,描寫孔雀的詩詞很多,如“一身金翠畫不得,萬里山川來者稀”(唐·李郢《孔雀》),“舉頭聞舊曲,顧尾惜殘金”(唐·王建《詠孔雀》)等等,都喻指優雅高貴。
“鳳凰男”與“孔雀女”相結合的婚姻,因雙方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故生活在一起時,各種矛盾便產生了。據某些婚姻專家的說法,這種婚姻狀態之所以危機四伏,是因為不“門當戶對”。
“門戶”的原意為“房屋的出入處”(《辭海》),引申為“家”與“人家”,“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樂府詩集·隴西行》);與“門第”同義。所謂“門當戶對”,是指兩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教養基本相同或接近。“當”,即“相等,相當”;“對”,則有“適合”“相配”“配對”(《辭海》)諸多意味。
今天看來,這種用新詞表達舊思想的現象,頗令人玩味。這一對新詞及其背后的隱喻,讓我們看到,雖然我們表達的方式是與時俱進的,但我們處世的方式,卻依然那么因循守舊。化用一下張愛玲的那句名言,生活就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