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書法內容盡在微信公眾號“書法觀”每天第一時間推送免費的書法教程,品讀不一樣的書法觀點。搜索關注后,還可獲取更多書法字帖、國畫教程、篆刻印譜、硬筆技法的相關資料。
這句話放在書法的學習取法上也極為合適。從書法的源流上來看,一種書體一旦演變成熟,那么很快便達到了一個巔峰,這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規律,在一種至純至極的空間中迅速達到一種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比如后漢的隸書,魏晉的行草書,一直到隋唐的楷書,都是在一個特定空間和時間內形成的產物,這里面包含了人們對于藝術的感知、整體的文化氛圍以及整個時局給這些書法人所營造出的心理意境,才促進了某一種書體的巔峰。
縱觀整個書法史,王羲之的書法也絕對是書法史上的最高水平,其書法就好比是一條大江,后世之人只取一瓢,便能受用終身了。
這是一件值得終身臨摹的“神帖”,王羲之所有的書法密碼都在這里了。
虞世南得王羲之美韻,歐陽詢得王羲之骨力,褚遂良得王羲之意趣,顏柳得其筋骨,米芾得其筆法之多變,董其昌得其散淡……
而如今,存世已經沒有沒有王羲之的真跡,在世的僅有一些鉤摹本,這自然與原跡意趣相差較遠,而唯一一部值得每一個書法人畢生臨摹學習的經典乃是——《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
《圣教序》乃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寫的一篇文章,后來是由懷仁和尚從王羲之的書法當中集字而成,所以我們稱之為《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關于懷仁和尚我們如今知之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位卓越的書法家,是被唐太宗看重,負責編著這部“曠世名帖”的最佳人選。
懷仁和尚集字編著的這部《圣教序》,前后用時23年,足以見其愿力之深。唐太宗時代,王羲之存世的墨跡已然極少,而且編修校對以及甄別工作也極為嚴苛。懷仁和尚集字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皇家內府所藏的王羲之法帖,一個是向民間重金求購的王羲之真跡。
這本《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總計1900多字,每一個字都是王羲之至精至純的范字,在章法上更是能做到氣韻連貫,筆勢生動,從這兩點來看,足以稱得上是書法史上最偉大的法帖。
歷代帖學名家無不是從這部《圣教序》中汲取影響。
我們可以這么說,后世成名的書法家,不論是歐、虞、褚、薛,還有蘇、黃、米、蔡,還是趙、董、文、王,其書法的變化皆不出《圣教序》之藩籬。
《圣教序》就像書法的源泉,后世書家都是在此基礎上稍加個人理解而卓然成家的。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摹刻上石,也是唐代皇家御用最著名的匠人所刻,所以堪稱是無上至寶。
如今《懷仁集王圣教序》能刊印成字帖最好的范本乃是宋拓本,但是整張宋拓已經絕跡。
如今最好的整拓乃是清朝拓本,從宋到清,原石保留較為完好,所以此拓本與宋拓本相較差別甚微。
如今,我們將這件清代的整拓本,采用超高清的宣紙掃描技術,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宣紙復制,還原出了跟原拓毫無二致的作品。
此作,高257厘米,寬108.6厘米,頂部有7個佛像拓痕。每一個字都極為清晰。
作為一個書法人,《圣教序》的原拓若是沒有機會擁有,這件1:1完美復刻的拓本會是你最好的選擇,掛在房間內手追心摹,會是你最高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