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7年又要接近尾聲了。每到年末,人就容易有點“喪”,心里總有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揮之不去。最近,網絡上又興起了一種新奇的詞匯,叫“佛系”,大概是說: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由此還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佛系”生活方式:傳播愛心、隨緣點贊的“佛系朋友圈”,輕輕松松、不求效果的“佛系健身”、相互遷就的“佛系戀愛”,甚至簡單易行的“佛系養娃”……這種用“無所謂”來消解各種問題的生活態度,是見仁見智的。但“佛系”現象的流行,無疑折射出了我們社會一種普遍存在的焦慮感:對生活的重重焦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充實,人際關系良好,擁有良好的身材,擁有完美的愛情,甚至是優秀的下一代。然而,現實并不總是盡如人意的。每年年初,很多人會立下自我完善的“宏偉目標”:每周健一次身,每月讀兩本書,每天學習n個小時,等等;也會許下一些美好的心愿:學業進步、事業有成、升職加薪、愛情美滿……然而,到了年底,年初立下的“flag”卻倒了一大片,不僅沒完成該有的目標,還要面臨更繁重的工作量、大大小小的考試,生活中難以處理的雜事。這一切都讓我們心生迷茫和焦慮。
然而,光焦慮是沒有用的,把問題拋在腦后也不是辦法。只有正視焦慮、改變現狀,我們才有可能更快樂、更充實地生活,也能更好地迎接2018年的到來。今天的《生命密碼》,就讓我們跟隨一名外國主持人,邁克爾·莫斯利,看看他是怎么找到不焦慮的辦法吧!
│點擊視頻,觀看本期節目│
焦慮是怎么來的?
我是一個慢性失眠患者,當我焦慮時我根本就睡不著,腦子里想著所有生活中能焦慮的事。我想變得更熱情,更開放一點,想更快樂一點,也想睡的更好一點。不用每天翻來覆去好幾個小時睡不著。這些誰不想呢?對吧。
樂觀的作用是驚人的,對生活積極樂觀的人要比對生活悲觀焦慮的人長壽許多。焦慮的人總會擔心一些壞事就要發生,當然它們大部分都沒有發生,可這種心態卻阻礙了我們享受當下的生活。積極的心理并不是那些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的心靈雞湯,我們的悲觀和樂觀程度影響著我們情緒和性格,影響我們和周圍一切事物的互動。
那焦慮是生活中的不順心造成的,還是有些人天生的個性就焦慮呢?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大腦中的電活動進行測量,試著探測出我的大腦是天生偏向于接收積極的東西還是消極的東西。
我們來測量休息時的腦活動水平,如果結果顯示我額葉右側的活躍程度要遠遠大于左側,這就表明我的大腦偏向消極。也就是說我個性中帶有一種消極的“底色”,它讓我們更容易悲觀和焦慮,甚至有時候神經質,它影響了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影響了我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
方法一:認知偏差矯正法
大腦如果對所有可能出現意外的事情都高度警惕,人就會感到更大的壓力和焦慮感。這不只是一種心態,它和人體的生理反應還有著緊密關聯。
像我一樣不會唱歌的人,如果突然被要求在好多人面前唱歌,就會很焦慮恐慌。焦慮的時候,我會口感舌燥,心跳加速,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張開嘴卻完全發不出聲。焦慮能改變我們的生理反應,那反過來鍛煉我們行為能改善焦慮嗎?
這就是 “認知偏差矯正法”,或者叫做CBM。非常簡單,你一按開始,屏幕上就會出現一系列面孔,又悲傷的,有開心的,也有憤怒的,你的任務就是點擊開心的面孔,然后你就一直這么點下去。看起來很簡單吧,但實際上它比想象的要難。消極表情非常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要花好長時間才能找到一個笑臉。
這說明焦慮的大腦明顯已養成了一種喜歡關注負面的習慣,而CBM訓練就是要打破這種習慣。其作用原理是通過訓練我們尋找積極形象的能力,逐漸減少我們無意識的負面偏差。比如當你陷入某種消極情緒時,就做十分鐘的CBM,你的積極情緒就能得到增強了。
方法二:冥想
“儒釋道”三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宗教。隨著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把目光更多的放在傳統文化上去尋找答案。“佛學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越來越多的人去西藏感受宗教的熱情,尋求心靈上的慰藉。書店里講調節負面情緒的,一多半都和佛教相關,有有用的,也有純瞎扯的。其中“打坐”證明是一個很有用的方法。打坐是修行佛法的必修課,現在叫“冥想”。
大家都有睡不著,失眠的情況吧。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越睡不著,就越要告訴自己要睡覺,越告訴自己什么都不要想,各種想法就忍不住自己在大腦里轉來轉去的。越努力就越睡不著,越努力越緊張,最后用力過猛,徹底醒了。反而如果什么都不去想,連“想睡覺”這個想法都不去想,讓大腦自然而然的去轉,一會就會放空,自然的睡著了。
冥想就和失眠的時候想睡覺一樣,不能強制自己去冥想,強迫自己什么都不想,強迫自己進入放松狀態,每天抽出十幾二十分鐘時間,也不用去可以刻意的看時間,就坐在那里閉著眼睛什么都不做,只有自己的呼吸聲。通過專注于呼吸,不讓自己被消極想法分神,如果你覺得你準備好了,可以慢慢地睜開眼睛,今天的冥想就結束了。
定期冥想能帶來生理上的變化,這時候我們再來測量大腦的電活動,對比堅持冥想之前的測量結果,負責情緒調節的腦區中灰質增多了,負責積極情緒的左前額葉皮層也更加活躍了,這就證明冥想能夠有效地調節的我們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