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講:“膽者,中精之府?!?/span>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消化道臟器,主要用于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
所以說,如果膽腑阻塞不通,勢必會導致膽汁排泄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比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等。
中醫認為,很大程度上都是跟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關。
肝的排毒能力中醫稱之為肝主疏泄。肝有疏泄身體氣機的作用,也有疏泄身體任何濁物的功能。
中醫認為肝膽互為表里,肝是臟,臟負責藏精,只吸收精華,膽是六腑之一,六腑泄而不藏,必須是空的。
所以,如果肝的疏泄功能降低了,膽囊里面的垃圾就很難及時排出去,比如膽汁就會郁結成結石,濕熱郁積成膽囊炎,痰濕郁積成息肉等等。
那么此時,便會直接殃及和它在一條平行線上的胃,這時人可能就會出現:反復發作的右脅部(右脅部包括了肝和膽囊,還有胃十二指腸)脹痛,或心窩部(胃的位置所在之處)飽脹、疼痛,食欲不振、厭食油膩、腹脹、大便秘結或腹瀉等癥。
濕熱蘊聚肝膽,郁而化火,灼傷津液則口苦咽干,噯酸臭氣,消化不良,便秘尿赤。
濕熱郁久必挾淤,還會脅痛拒按,舌質紅,苔黃膩。
再者,膽與心包同屬少陽,若膽出現病變,膽氣就會上擾心神,導致心悸不寧、驚恐畏懼、嗜睡或不眠等癥。
而在臨床上,像是膽結石、膽囊息肉、膽囊壁毛糙、膽囊炎等,很多都是實病,所謂實病,就是身體某一個部位多了不該有的東西,你看膽結石膽囊息肉哪一個是身體需要的呢?都是多余的。
那為什么會這樣呢?
主要就是跟:(肝膽氣滯、肝膽濕熱、膽熱脾寒、氣滯血瘀)和(肝郁脾虛、肝陰不足、脾胃氣虛)這兩種情況有關,治療上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或清利濕熱、疏肝利膽、行氣活血或健脾益氣、養陰柔肝等等。
一、肝膽氣滯型患者
二、肝膽濕熱型患者
三、肝陰不足型患者
四、氣滯血淤型患者
五、脾胃氣虛型患者
六、膽熱脾寒型患者
七、肝郁脾虛型患者
那么,你是屬于哪種類型的膽囊問題呢?
大家可以根據癥狀,仔細對照一下,具體使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加減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