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
張英在教育部制訂的課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背誦詩文80篇。因此,教給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談談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三種方法。
誦讀法。文言文閱讀,尤其需要用朗讀來讀認和理解字、詞、句。誦讀之前要提出明確要求,讀音準確、斷句正確、感情充沛、有節奏感,誦讀還要求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教師應就語音、語調和情感等方面進行示范朗讀,或播放朗讀錄音帶,再指導學生按要求誦讀。這樣的誦讀就有助于提高學生誦讀能力和水平,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較難的文言文,須從跟讀開始訓練,反復誦讀課文,直至熟讀,背誦。誦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集體齊讀與分散個別讀,男女分角色讀,小組比賽讀等,每讀一遍都要有明確的要求,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字詞句,積累文言詞語用法,逐步揣摩文言文特點,進而體味理解文言中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特征等。
歌訣法。自編歌訣既能揭示文言文知識的規律,把繁冗化為簡明,把繁雜化為有序,使知識序化,把知識性、科學性、規律性、實用性、趣味性熔為一爐;又能以不變應萬變,觸類旁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見影的明顯效果,從而摸索出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有效途徑。如《文言語法簡例歌》:
名詞作狀:蠶食鯨吞 名用如動:勇冠三軍形用如動:堅壁清野 形用如名:去偽存真
使動用法:生死骨肉 意動用法:不恥下問
賓語前置:時不我待 特殊動量:三令五申
介賓后置:繩之以法 數詞作狀:煥然一新
車水馬龍、引以為戒、投桃報李、成分有省
規律法。學生認為閱讀文言文,最大的困難就在于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和詞性的活用。從特殊句式來說,學生認為最難的是賓語前置,定語前置,成分省略;從詞性活用來說,學生最難的依次是意動用法、使動用法;名詞、動詞、形容詞活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規律和掌握詞性活用的規律。學生掌握了這些規律后,再按照“換、留、增、刪、調”的文言翻譯方法去譯文,就順暢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