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媒體上經常看到關于'天才'的報道,他們從小到大天賦異稟聰慧過人,十多歲清華博士畢業......然而,這種'天才'是極少數的,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還是平時默默無聞,在某個時間段就突然'開竅'的人。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想:我的孩子什么時候才會'開竅',不用我們為他的學習操心呢?
在回答'孩子智力開竅的時間'之前,我想跟跟大家捋一捋什么叫智力,什么叫'開竅'。智力是我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以及想象力。
觀察力:字面意思是觀察事物的能力,更進一步的理解是'通過觀察能發現別人所未注意到的問題'的能力。孩子在學習認物時,在大人的指導下先學會物名。當他學會了許多名稱之后,他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問題。如雞會生蛋,鴨也會生蛋,鴿子也會生蛋,慢慢地他就懂得人們養來生蛋有翅膀的都叫家禽。孩子學會觀察,但每個孩子觀察的程度不同,智力高者能發現別人未注意到的事物。
注意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注意力即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新生嬰兒就能定睛注視黑白的圖象,但注視的時間不同。嬰幼兒注意力能維持的時間大致與年齡成正比,然而也存在著個人差異。
記憶力:記憶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記性',即腦子記錄、保持、?再認和重現事物的能力。有些人過目不忘,而有些人只有'七秒鐘'的記憶,個體差異性很大。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后天訓練來達到一定高度的,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接收新的知識與信息。
思維力:思維力由三種能力組成,即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亦稱'頓悟')。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核心要素,沒有思維則其他智力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孩子大概3歲前后通過對事物的分析比較,漸漸從具體的區別上升到抽象的區別,逐漸產生總結和概括的能力,從而產生了思維。
想象力:即在腦中利用已有信息再造和創造事物的能力。2~4歲是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小學階段是想象力飛速發展的時期。有些孩子想象力豐富除了先天素質良好之外,常常是由于大人講許多故事或者看過許多有故事的圖畫書,做過許多聯想游戲而培養起來的。
這五大因素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共同組成智力。而'開竅'就是孩子在某個階段學習成績呈爆發式增長,學習成績產生了質變。那么,孩子智力開竅的三個黃金階段你都知道嗎?
階段一:2~5歲
2~5歲之間,也就是五歲以前是孩子記憶力爆發的黃金階段。很多小朋友在2歲的時候,能背三字經、背圓周率,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是人的本能——'拍照記憶法',人能用自己的目光,把看到的形象文字拍成一張一張照片,然后全部記在腦子里。這種能力,五歲之后就會慢慢喪失,所以要在孩子2歲開始給予相應的刺激,刻意地訓練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抓住了這個黃金時期,以后的記憶力都會非常強悍。
著名的央視主持人、段子手撒貝寧曾言:非常感謝上天送給我的寶貴禮物和天分——'照相機記憶法'!因為有了超凡的記憶力,撒貝寧能夠輕松記憶一本書的大概內容,甚至是書中每一段文字的排版,包括歷史書上的照片所在的位置!因為有了超凡的記憶力,愛玩的他在離高考三個月前收到了保送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大學經常逃課的他每門成績依舊很好最后保研,順利進入央視。
階段二:9~10歲
9~10歲,也就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這個階段是智力開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決定的。第一孩子完成了對學習方法的原始積累;第二完成了對知識的基本梳理;第三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學習態度與思維方式。9~10歲又是很多孩子思維成熟的一個時期,二者相加,成績就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這個階段,家長要引導孩子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思維方式,鼓勵孩子聲情并茂地朗讀語文,讓孩子愛上閱讀文字。如果讓孩子在小學階段跟書成為好朋友,以后就會長期喜歡讀書這件事,家長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階段三:13~14歲
13~14歲,也就是初中二年級左右。初中是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年齡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會爆發出青春期的一系列問題。但是與之相對的就是,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在這個階段迎來了自己成績的一次巨大飛躍,從中游變成是變成了前列,從前列變成了名列前茅,從名列前茅變成了頂尖級別。這就是他們'開竅'的具體表現。
為什么這個時間段會'開竅'呢?原因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維的成熟,一是表現在智力上的成熟,二是在情商上成熟。智力成熟表現在注意力,思維力,反應能力的大幅提高,而情商上的成熟則體現在有了明確的目標,并且能夠督促自己去堅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律。因此的孩子他們會迸發出讓我們難以想象的力量,成績也自然會取得巨大的提高。
家長怎么做?
首先,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
如果小朋友營養不良,第一會導致生長發育滯后于同齡人;第二,長時間營養不良,孩子的智力發育會受到影響;第三影響相關器官的發育,從而導致惡性循環。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來供給成長所需的營養,土壤肥沃小苗才能更好的生長。
第二,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上面提到了記憶力的爆發期,這里就要給大家介紹開發孩子記憶力的技巧與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視覺化'記憶,利用事物間的聯系,通過想象進行記憶,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頭腦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
例如:教孩子學習1~10的數字,我們通常會教孩子唱兒歌:1像鉛筆,能寫字;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6像哨子,嘟嘟叫……9像蝌蚪,尾巴搖;10像筷子加雞蛋。這就是在利用'視覺化'記憶,將數字與實物邏輯性地聯系起來,在孩子大腦中將物品、聲音、感覺、動作等與具體數字一一對應。如果孩子從小就能訓練掌握一套屬于自己的記憶程序,不斷熟練運用,必將受益終身。
第三,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并不像背誦英語單詞這樣具體,也并非一朝一夕的鍛煉就能提高。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培養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好處。這種較為抽象的能力更適合通過游戲的方式去培養,像猜盲盒、拼圖、積木這些游戲都可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就拿積木來說,搭建積木過程中孩子會對物體數量、高度、長度、重心,平衡等簡單的數理知識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對稱、均勻、色彩等簡單的造型知識也會了解一二。同時,玩積木還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獨立性、堅持性、合作性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更能提升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第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魯迅先生有言:'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讀書的習慣自然是沒有壞處的,不僅僅是對學習成績有幫助,也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第五,給孩子足夠的愛
我們的童年里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能滿足家長的一切希望,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就顯得一無是處了。如果你的孩子目前還不夠優秀,還沒有開竅,沒關系,可能是時機未到。
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與關愛,助孩子樹立積極樂觀心態。在學習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要面對的困難挫折多如牛毛,失敗也是不勝枚舉。想要成功就必須經歷這些挫折與艱難。孩子們想要平穩的經歷這些,積極樂觀的心態一定要是標配。
把握好這三個智力開竅的階段,以后孩子的學習就不用愁了,想不當學霸都難!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別等到錯過了再追悔莫及!